火之发兮,城南暮。飞城入兮,势冲砻急。风逆不反,我心怛兮怫兮。
汨兮安得术,噀尔灭兮。
省之火,自门徂堂,烧两廊兮。彼何栖者,裂栋爆瓦。
天为赭兮,烟喷喷海涌照四野兮。嗟何鸟声,怪而赤焰,翔而不下兮。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在昔有殷秉金气,吉金创制尊彝良。徵文蠹苦宋不足,斝盏间发千秋藏。
父辛伦鬲见阮笔,诏异?叔纷难详。子氏四辛薄齑臼,小衰凭蹙宜弗彰。
唯王曰旦纪辛干,立十四祀迈成汤。辛丁之间介沃甲,初及复世承宗祊。
尊为父辛善绍述,耿庇再造时平康。凌都新出自宝器,物聚所好归王郎。
王郎耆古辨奇篆,五字铸腹殊釜铛。鬲非款足义假格,禾为和省山用亨。
想其奉将入考庙,絜酎醴升椒香。无烦析木状负荷,不事立戈旌勇强。
?与寡与出谁手,酉壶辛爵同其相。土中剥蚀几元会,遇子特显精镠光。
金焦媵鼎有故事,虞山合庋群真觞。可以俯挹东海水,或更仰斟北斗浆。
投醪润泽遍天下,尧樽舜瓮波汪洋。白云垂霄虹绕屋,永为盛世储珍祥。
石火与草露,人命恒若斯。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
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
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
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
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
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
洞天在何许,乃近在人间。神仙亦人耳,仙成厌尘寰。
冥冥隐玄洞,峨峨括苍山。卿云时蓊勃,赤乌昔飞翻。
缅怀葛玄翁,一往不复还。餐霞弄明月,解缨濯潺湲。
青芝伺时生,绿萝共谁攀。服食去道远,孤坐亦非丹。
清歌极幼眇,朱书勒孱颜。千年有白鹤,飞来启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