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 其五

天子重海邦,宵旰念重洋。稔知民疾苦,经营固岩疆。

先生代巡守,旷典岂寻常。勿虚此行行,使命乃有光。

贱子虽不才,躬践戎马场。居东将二载,所见颇周详。

曾将前箸借,孽丑俘且僵。承索台湾咏,草此留别章。

狂言失忌讳,意念则深长。荛采檄有司,白简上朝堂。

敉宁纪功德,山水并苍泱。

(1675或1680—1733)清福建漳浦人,字玉霖,一字云锦,号鹿洲。蓝廷珍堂弟。读书能文,熟悉闽浙沿海情形。朱一贵起事时,从廷珍入台,襄助办理善后,主张垦辟台湾土地,谓若“废置空虚”,“即使内乱不生,寇自外来,将有日本、荷兰之患”。雍正初,被召入京,与修《一统志》。授广东普宁知县,被诬罢官。事明,授广州知府,寻卒。有《鹿洲集》、《平台纪略》等。
  猜你喜欢
雨斜风横香成阵。春去空留春恨。欢少愁多因甚。燕子浑难问。
碧尖蹙损眉慵晕。泪湿燕支红沁。可惜海棠吹尽。又是黄昏近。

雍容閒雅许君都,万绪相逢一笑无。休把盛衰观世谛,且将言语共诗图。

人亡人得同吹吷,潮落潮生等据梧。只恐后庭歌不尽,曲终翻被鬼揶揄。

东西水平分,南北山中判。妙处毫发间,商略无遗算。

试笔消长日,耽书遣百忧。
余生得如此,万事复何求。
黄犬可为戒,白云当自由。
无将一抔土,欲塞九河流。

斜临流水对山青,疏野终怜旧射厅。颇喜风流丰别驾,迩来拟葺醉翁亭。

云穿石榻丹书湿,亭枕泉崖白昼闲。樽酒相看浑不厌,知君原是见真山。

函谷泥丸封不固,黄河处处防飞渡。摆边残卒苦无多,连城已破蒲汾潞。

晋阳退保宁武关,炮车四面高于山。彼众番进我援绝,巷战手中无寸铁。

跳?腾空三丈高,老拳巨颡相分裂。抵死骂犹不绝口,全家婢子登埤守。

溃围力竭刘遐妻,斜筑尸填朱序母。烽火长驱达帝京,降书揖贼争前迎。

关头夜黑英雄鬼,风雨灵旗捲哭声。

春旸丽广野,和风汎冠裳。庶物争敷畅,葱葱媚时光。

缘溪盥清流,俯见须眉苍。假祓葱复耳,所适兹晨良。

握兰袭清芬,偶羽接飞觞。沂水不可即,道远徒徬徨。

梧叶惊风报早秋,天边时见火星流。深闺凉夜砧声起,总是关山客里愁。

松青抱正性,菊黄得正色。
蔚在卉木间,厥异存简策。
流膏贯众壤,千岁名虎魄。
落英通鼻观,服饵供楚客。
安神制颓龄,坐使生羽翼。
乃知独也正,二物孰能测。
渊明宇宙心,五斗讵可易。
归来薙三径,去草甚蟊贼。
嘉此松菊友,相视犹夙昔。
浮云世态薄,改变在顷刻。
张公廊庙具,胸中有泉石。
缅怀松与菊,昼夜忘寝食。
筑堂坐相对,论契过三益。
可见达人心,绅笏等徽纆。
功名倘主手,脱屣谅匪夕。
此言吾不庚,为我书堂壁。

日月双跳似丸转,老大头颅堆雪茧。书窗瞥见儿嬉物,少小情怀忽追缅。

物名妆域始前明,神宗晚岁事游晏。深宫昼閟寂不哗,宫人制此长日遣。

切磋象齿三寸圜,中卓铁锥五分浅。仙山楼阁云树重,二鹿驯行踏苍藓。

一面深刻壑藏舟,仙客携琴方陟巘。甲寅七月二十四,李得仁造字可辨。

此非钟鼎及刀剑,款识何须仿彝典。朝廷制器小亦谨,不使良工没其善。

无如大事荒于嬉,玩弄江山任偃蹇。传一二世乾坤倾,欲立锥无尺土践。

正如此器旋转休,圜轮都付浮云卷。百八十年物幸存,笑语疑闻聚婉娈。

拓文纪事附金石,物不足多事须勉。腐儒不敢岁月荒,垂语儿曹戒游衍。

番经厂里见莲台,绿刺观音鬘络开。跳步也随弓样窄,中秋来舞万年杯。

桃李欲开时,长安春正好。
晴空倚阊阖,朝日散驰道。
云收龙蛇榜,烂烂金碧晓。
清都不容尘,虎士守洒扫。
家无当关警,襟袂免颠倒。
何惭驱款段,吾事不须早。
儒生近卜祝,本自异时好。
圣朝尚文雅,诏使窥鸿宝。
平生一杯酒,江海送吾老。
静喧非人事,不得守怀抱。
跳梁干造物,乃取镆铘诮。
委怀随所遭,千叶才一笑。

人处六函内,蚊睫一微尘。匆匆数十寒暑,驹隙等逡巡。

礼乐衣冠缚束,文字功名汨没,辱宠万悲忻。雅意竟谁了,含恨入荒闉。

笑缁黄,夸解脱,保天真。将心自游,溟涬屈蛰不生春。

气化也应归尽,云影白衣苍狗,何处驻阳神。莫听三家语,来作醉乡民。

江南二月春。
东风转绿苹。
不知谁家子。
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琼貌。
明珠点绛唇。
行人咸息驾。
争拟洛川神。
清泪斑斑著意垂。消魂迢递一天涯。谁能万里迢长梯。
先自楼台飞粉絮,可堪帘幕卷金泥。相思心上乳莺啼。

萦迂流碧与环山,月地云阶在两间。有此清泠居物外,方知尘土属人寰。

凭高风物欲凌秋,门外平湖碧似油。暝色已归鸦背外,斜阳犹恋柳梢头。

疏疏远岫屏间画,点点轻帆镜里鸥。不尽萧条东涧水,至今呜咽为谁流?

比谓拈来伸一问,如何举众尽茫然。
不因一扑百杂碎,定作人间丑妇冤。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建安风骨,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