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春情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水清澈透明见底,花含苞欲放,枝条嫩展,意中人在百尺楼尽目远望,不知道人在不在楼中?
想象着伊人在熏风和煦之时,乘一叶精美的凫舟,荡漾在碧波之中,那倩姿与涟涟绿水相融;多么渴望在春风吹拂中与佳人在柳下做双陆游戏,那该多么惬意呀!假如把东风请来,把自己深深恋情洗涤得更清纯,使它比酒还醇香,比酒更浓酽。
注释
透:春水清澈见底。
瘦:早春花枝嫩条、含苞欲放的倩姿。
极目:尽目远望。烟中:烟雾缭绕之中。百尺楼:意中人所居的闺楼。
四和:一种香名,叫四和香。金凫:指鸭子形的铜香炉。
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最初只有两只毂子,到了唐末。加到六只,叫做叶子戏。在中国已经失传。流传到日本后,称飞双陆,现尚存。
拟:假如。倩:请。浣:洗涤,此指消除的意思。

赏析

  此词南宋·秦湛仅存的一首词,词题“春情”,全篇写春日对所恋之人的拳拳思慕之情。

  上片起首二句,以工整的一联点季节、写环境。“春透水波明”,以水写春,是说春水已透,水波澄澈如镜。透者,足也。“寒峭花枝瘦”,是说春寒犹在,所见之花有未开者,正是乍暖还寒时候。以“瘦’字形容含苞待放的花枝,真是恰到好处。《雪浪斋日记》云:“山谷小词‘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极为学者所称赏。秦湛尝有小词云‘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盖法山谷也。”山谷词这三句曾被认为“蛸健亦非秦(观)所能作”(《词林纪事》卷五引陈师道语)。秦湛此处学山谷,是也可称得上“峭健”二字的。春光骆荡,水波澄澈,给人以心胸畅快的感觉;而春寒料峭,花枝傲然挺立,亦给人以瘦骨凌霜的印象。所有这些,都流露出峭健的气韵。

  如果说起首用的是比兴手法,那么“花枝瘦”三字非但是客观地摹写自然景物,而且也是触景生情,兴起词人对所眷恋者的思念。因此到了三、四两句渺渺茫茫,甚至有些捉摸不定。也许这瘦小的花枝幻化为他那恋人的倩影,于是他不自觉地极目天涯,想看到恋人曾经居住过的那座高楼。“天涯”,极言甚远;“百尺”,极言甚高;四字虽很通俗,却展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人在楼中否”一句,点明所想者是他心目中的那个人。从语气上看,他们相别已很久,别后也未通音信,因此彼此的情况都不了解。只一句自言自语的问话,便表达了他对所恋者无限深厚的情意。

  上片歇拍仅仅提到他所思念的那个人,她的形象,她的行动,都来不及写。过片二句便紧承前意,描写昔日楼中相聚的情景。“四和”,香名,亦称四合香。“金凫”,即金鸭,指鸭子形的铜香炉。“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本置骰于两只,到了唐末,加到六只,谓之叶子戏。其法中国已失传,流传至日本,称飞双陆,现尚存。词人回忆当年楼中,四和香的烟缕从鸭子形的铜香炉中缓缓升起,袅袅不绝。他和那个女子正在作双陆这种博戏,女子玩弄双陆的纤纤玉手,使他历久难忘。往日的甜蜜生活女子的形象特征,同人只是在感情的抒发中顺带说出,自然而又妥贴,这比作专门交代要高明得多。

  末二句则在怀人的基础上集中笔力抒发急欲排遣、愈益浓重的愁情,并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东风”者,春风也。首二句云春透波明,云寒峭花瘦,都是春风中景象。由此可见,词人本有满腹怀人之愁情,故欲出来潜赏春加以排遣,始见大好春光,胸襟为之一快;继而见花思人,复又陷入更为痛苦的离情之中。“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子酒”,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把词人当时矛盾心情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浣者,浣也、涤也。衣裳沾有污垢,可以洗涤,心灵染有愁情.也说可洗,此喻绝妙;而借以洗愁者,不是水而是风,此喻亦绝妙;院而愁未去,反而更浓,其浓又恰浓于醇酒,此喻更加恰当二有特色。

  小词自花间以至宋初,都偏于柔媚香艳;即使到了秦观,也未脱尽绮靡凄婉的格调。秦湛不学花间,叵而从风格峭健的黄山谷那里继承气脉。这说明宋词发展到他那个时代,已经产生较大的变化。此词虽属于婉约一路,然已注人刚健峭拔的因素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季,春寒料峭之际,词人独坐。眼见春水通透,春意浓浓,百花欲放,不禁触景生情,想象自己与伊人共赏春色的美好情景词意大发而作。

  秦湛,生卒年不详,字处度,号济川,行名大七(一作祖七),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之子。官宣教郎。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少好学,善画山水。词存《卜算子》一首,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
  猜你喜欢
失意荆枝滴泪频,陟冈何翅不知春。心中岐路平如砥,
天上文章妙入神。休说宋风回鹢首,即看雷火燎龙鳞。
从兹相次红霞里,留取方书与世人。
沙鸟与山麋,由来性不羁。可凭唯在道,难解莫过诗。
任笑孤吟僻,终嫌巧宦卑。乖慵恩地恕,冷淡好僧知。
华省惭公器,沧江负钓师。露花春直夜,烟鼓早朝时。
世路多艰梗,家风免坠遗。殷勤一蓑雨,只得梦中披。
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不应此日,刚把七十寿君侯。看取垂天云翼,九万里风在下,与造物同游。君欲计岁月,当试问庄周。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从今杖屦南涧,白日为君留。闻道钧天帝所,频上玉卮春酒,冠珮拥龙楼。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

年少真英发。是当年、茶陵相器,邺侯仙骨。喷沫骄嘶矜宠甚,所向全无空阔。

喜历块、过都一抹。商隐曾誇衮师好,学参军、祇解翻苍鹘。

谁似尔,最轩豁。

讵关家世高门阀。羡便便、艺林经笥,嶒嵘突兀。昨夜月娥临桂殿,笑倚冰轮蟾窟。

正付与、天香时节。来岁杏园花倍好,捲东风、十里珠帘揭。

争看汝,绣袍缬。

曲曲阑干绕树遮。半庭花影带帘斜。又看暝色入窗纱。

楼外远山横宝髻,天边明月伴菱花。空教芳草怨年华。

孤剑苍茫十载余,扁舟东过重踌躇;黄金客散韩何在?白璧人归赵自如。

大泽鱼龙聊混迹,中原豺虎正端居。莫嫌介子勋名晚,麟阁而今席尚虚。

钱塘钱氏王家孙,忠懿以后为齐民。家藏乾宁旧铁券,精采夺目光弥新。

自言先世乾避贼,乱离弃掷江之濆。渔人网鱼得古铁,有如周鼎出泗滨。

裔孙换归十斛米,世世什袭称家珍。文云皇帝嘉赉汝,官汝太尉兼诸军。

诛宏杀昌荡渠寇,捍卫正室崇殊勋。恕汝九死子三死,长河泰㟆国永存。

钦哉汝镠其敬听,颁示天下文云云。从来事往祇陈迹,唐家事业同烟云。

吴越四传旋纳土,至今临安宫阙皆成尘。我来浙西访古迹,钱王寂寞留荒坟。

昔闻山林里锦绣,今见坏道眠麒麟。表忠旧观亦颓废,断碣剥蚀丛荆榛。

隆隆霸业竟何在,惟有铭功镂版传千春。子孙奕世念祖德,无忝忠孝承清门。

凉月微星自抱衾,罗鞋点露曲廊深。丁宁蜡烛休垂泪,为照寻郎一寸心。

正席云山万象回,道人青眼为谁开。
呼童放竹浇花外,修整茶炉待客来。

夜雨凉生夕,幽居独起迟。烦君移小艇,别我到阳岐。

碧障开莲萼,青林熟荔枝。同舟陪使节,须为道相思。

秋波渺渺布帆轻,醉折摐花赠远行。
万里一官江上别,楚云湘月客边程。
关门背岭寒芜绿,驿树迎船瘴雨晴。
此去蜒夷知有望,使君心似玉壶清。

雪拥柴门未扫除,朝来更值爨烟虚。且拈冻管亲冰砚,学写平原乞米书。

奇峰四百三十二,惟见兹峰势独尊。远揖华嵩为伯仲,俯看蛮岭作儿孙。

中天日月岩头转,白昼云雷脚底奔。不是飞仙那可即,骖鸾何日去朝元。

无肠公子旧知名,风味非糟亦自清。祇信海霜肥郭索,须劳野火照横行。

两螯白雪堆盘重,一壳黄金上箸轻。公退辟寒应买酒,献芹毋笑野人诚。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蟾影摇轻浪,菱花渡浅流。漏移光渐洁,云敛色偏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

解组归来初学耕,野田数亩不聊生。家贫作事难称意,年老逢人只顺情。

久雨郊园多草色,残春堤柳少莺声。何应得有巡抚使,为我回辔到山城。

疾风甚雨青春老,瘦马疲牛绿野深。

溪光野色浸楼台,一笛遥闻奏落梅。风送断云归岭去,月和流水过桥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