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赭黄伞底望龙章,不断惟闻蜡炬香。一片韶音归复道,重瞳左右列英皇。
三年佐邑有清名,来往人传不负丞。寄语乡闾莫轻看,官卑终不忝西平。
濡迹古梁郊,托兹洪河疆。流景逝不处,众草忽巳霜。
玄云骇崇原,鸣风激空桑。侯予竟此夕,念独涕沾裳。
人欲天必从,神交讵无方。解襟即幽寐,执袂奉颜光。
道暌未终巳,舒体各异乡。鸣鸡在东壁,薄月鉴空床。
精诚谅有合,暂违宁讵伤。
外家儒而医,订婚自总角。门户非所论,高堂重贤淑。
当其初来嫔,冠盖盈吾族。季子未成名,苦劝下帷读。
心心待鸾诰,荣亲及闺阁。每逢大比年,神前瓣香祝。
不幸卒无成,青衫长落拓。负汝期望殷,至今怀惭怍。
林木一何荣,轩居一何敞。山空白云散,游子发孤想。
已感霜鸟啼,复直秋声响。无使心伤悲,遂歇邱中赏。
少年不识愁何物,南陌东郊恣游佚。衰老情怀懒出门,坐对青山遂终日。
向时意气宁愁老,今日方知少年好。北邙多见白杨风,三山岂有长生草。
君不见西山日,又不见西风树。晚霞作态不多时,病叶衰红将委地。
回头为语少年人,有酒莫负花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