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闺弈用晏小山韵

笋尖春冷,楸局久担阁。新翻玉阑干变,还是去年学。

冷眼西南死势,愁杀小姑觉。劫深围匝,不容郎悔,按指红纤爪痕掐。

决赌君家玉佩,侬有珠钗答。绣帘香散窗风,低放玳牛押。

争道输赢未定,花外斜阳霎。添枝银蜡。防他腹瘦,飞子斜行更侵角。

江苏太仓人,字汉舒。诸生。以词名,尤侗曾邀主其家。有《香雪词钞》。
  猜你喜欢
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篮舆缓缓随儿女,引入天香洞里来。
好花赋与本天才,料得灵根天上来。
应为长安恶风土,故教北地不栽梅。

惹恨还添恨,牵肠即断肠,凝情不语一枝芳。独映画帘闲立,绣衣香。

暗想为云女,应怜傅粉郎,晚来轻步出闺房。髻慢钗横无力,纵猖狂。

暗里朱衣未足凭,夜窗老眼雾层层。长才自信工穿叶,短棹还思过采菱。

百里封疆看小试,十年乡榜忆同登。司徒事业君家事,继美无言尚未能。

至人本无我,与世初无方。
强从金銮游,聊用示行藏。
忠清秉全德,日月可争光。
振衣千载上,临世濯沧浪。

东书还问锦江津,霜入枫林叶叶新。秋草渡头归病客,槐花时节送閒人。

儿童颇怪诗囊重,造物多嫌古道真。寄语郡城车盖地,不知谁念马卿贫。

鸟鸣曙色至,云收春气鲜。寐觉启南扉,顾步出东田。

遇赏乍淹留,乘景更夤缘。折芳顺蘅薄,涉水弄珠泉。

感来忧已忘,神往乐俱捐。窅默任真游,荡瀁契灵筌。

何待昆邱上,腾化始为贤。

玉滴香涡红靥。犀管试描春色。箫底好年华,每到花时相忆。

相忆。相忆。深院月斜风寂。

喧喧野县自笙歌,风卷高云天似波。
谁谓楼前明月好,月明多处客愁多。

湖天过雨澹春容,辇路迢迢失软红。花柳巧为莺燕地,管纮遥递绮罗风。

群仙出没空明里,千古销沈感慨中。免俗未能君莫笑,赏心吾亦与人同。

絺洲之上何所为,向君索酒酒勿迟。
今夜不醉今何时,虚檐烛短风雨苦。
君属我歌君可舞,座中无言心各许。
主人胡不进乐方,语及丧乱哀国殇,使我罢酒色不扬,更
欲片言追大雅,数十年来谁作者,朱丝无声双泪下。
君不见吴生轻作万里人,五年三踏长安尘,明朝告别无可
陈。
我道今人贤,将恐君掩耳。
我道古人贤,不知古人死。
但愿君家有酒吾且止,眼中依依二三子。
积雨有余润,游云无定阴。
燕飞华屋静,莺啭碧窗深。

纷纷逐鹿中原走,东家别骓西烹狗。白蛇已死赤蛇飞,海滨容尔屠龙手。

秦楚之际匝月间,潮声山色一竿间。风云夜护英雄气,组练朝明水石湾。

李册审知刘册丑,千年此地数杯酒。新市堤荒秋燕归,流觞亭废寒螀守。

到今苍莽尚高原,台耶人耶谁并存。万家烟雨双鱼屿,九海梯航五虎门。

我告明禋来郊甸,如此太平经几见。海天寥泬付诗人,坐对群峰青四面。

雨过山塘静,晴郊望欲迷。乱流逐水马,断岸聒田鸡。

天迥遥峰淡,云深塞树低。老僧同杖履,偶语夕阳堤。

晨登吴王台,苍然望八荒。大江东南去,浮云西北翔。

中有鹓雏飞,前随双凤凰。梧桐正苍翠,亦待鸣朝阳。

白露湛清秋,山花已黄黄。折之欲相赠,岁晏同幽芳。

雨露盈庭百卉生,集枯偏我境清贫。他年恐负衔环报,九转回肠怕受恩。

脚下曹溪去路通,登堂无复问幡风。
好将钟阜临岐名,说似当年踏碓翁。

胶投漆,水和乳,一卷一舒,全宾全主。谁言不落青黄,就中要人道取。

谁道取,分付镬汤,熟蒸烂煮。

边城暂喜静胡笳,奎宿文明照海涯。剑气几时光射斗,笔峰何日梦生花。

九天雨露恩如许,下国云烟路独赊。勋业无闻频对镜,腐儒空叹岁华加。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扌必,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