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南宫先生好谈古,齿牙所挂多老杜。剑气中盘几时吐,欲看光芒出庭户。
平生气直易言语,不解聱牙斲诗句。先生莫学东野苦,我愿为云相逐去。
倚玉山之孤峙于,前娄水之迂萦。占恺爽于邑中于,雄面势于山阳。
有默斋之主人于,搆冰崖之草堂。既命名之特异于,讯斯义其谁当?
惟兹山之秀丽于,日悠然其可望。览云物之生态于,忽朝暮之无常。
奚所夏暑冬寒于,历四时而凝霜。知主人之远志于,托幽遐以自将。
少负奇以抗节于,抱终天于蛮荒。泣苍梧之不返于,踰五岭以傍徨。
卒茕茕以自遂于,廓天路之翱翔。执法度以匡主于,志不毁乎直方。
逭鈇钺之严诛于,即远窜乎夜郎。旋蒙恩以内徙于,赖天王之圣明。
秉外台之宪节于,赫金紫之辉煌。一朝去此而不顾于,飘然来即乎故乡。
嗟夫,食肉之多鄙于,人皆以衣锦为荣。终纷竞以火驰于,日炎炎其无央。
似夸父之逐日于,孰知暍而慕大清凉!吾览斯堂之名于,洒然如御夫北风之?。
追范蠡于五湖于,见伯夷于首阳。佩明月之宝璐于,然犹思乎褐裳。
厌鼎臑之盈望于,志不去乎糟糠。开北牖以仰视于,丹崖翠壁凛然冰壑之英。
恍乎雪山之阳于,冽冽乎冬气之长。朝受命而夕饮冰于,吾尝闻此语于蒙庄。
嘉君子之德音于,志志节之弥强。爰作赋以颂祷于,祈寿考之无疆。
粉署才华藉甚称,一朝白璧点苍蝇。邑中牛去真无妄,梁上刀悬梦岂曾。
冷暖世情还自笑,浮沉宦海本无凭。斯行却有曹人喜,制锦从来是所能。
田小三郎唱得工,七姊妹花开欲红。林静三更鹧鸪月,溪腥一阵鸬鹚风。
捩柁怜三老,开船捣石尤。睨阳忽自炤,阴霭未全收。
得食鸱鸢啸,经时橘枳秋。孤舟且飘泊,吾道任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