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红闺赋茗,是十三十四,小样鱼鳞拜亲赐。配温家玉镜,一股珑璁,花烛下、曾记上头新试。
伤心鸾影只,东阁官梅,折脚犹闻课儿字。蓬鬓又秋霜,却月梁除,忽追话,髫年旧事。
肯留證它时、坠钗洲,先化燕飞回,触人吟思。
窄窄纹窗小小舟,空波一片漾难收。满天细雨曾成梦,压水凉阴半倚楼。
深玉盏,暖香篝。夹纱衣薄不曾秋。吴中旧事君知否,晚泊荷花为洗头。
行辀道已绵,下车岁聿迁。蔼蔼朝歌邑,闾里翳人烟。
慷慨猗昔风,缓疾在更弦。寄谢当途子,成期庶来还。
春草遍三川,征轺入蜀年。栈通星使路,岭断夜郎天。
关塞双旌转,风霜一剑悬。劳歌对明月,江上几回圆。
秦坑秦即孤,鲁戏鲁寻削。伊谁蹈前轨,可谓束高阁。
名都有士女,居在城南端。前庭树桐梓,后阁罗苕兰。
齐纨为上襦,鲁缟为中单。援琴理清曲,惠声穆且閒。
惜哉岁不与,憔悴空江湍。芳华一以谢,烈心不可干。
蹇修为谁使,遗我双瑜环。朱衣从千骑,宁可一为欢。
闻此窃自叹,立身诚独难。贵亦各有慕,贱亦各有安。
岂伊霜雪质,能睎桃李颜。敛襟谢媒氏,自下重门关。
万峰遥落暮云低,一醉都门忆解携。大陆沙惊鸿并起,长亭路晚马偏嘶。
林风送暖回吹律,山雪收寒避赠绨。共有探奇金碧约,轩车何事不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