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鼎歌

盂鼎出岐阳,刘吴皆著录。字画独环奇,文从悉可读。

盂名古无徵,王命寔严肃。辞多戒酗醵,旨与酒诰续。

盖是周大夫,掌酒食畿禄。殷以沈湎亡,周鉴凛坠谷。

立监又佐史,申诫遍臣仆。文王与武王,字左皆从玉。

边侯边伯先,受田作汤沐。南公南仲祖,世卿著氏族。

成周事弗具,坠简久沈陆。幸赖彝器存,十可证五六。

勿详宁阙疑,信耳且凭目。苟其迹可搜,奚惮指画腹。

伟兹宗周物,郑重等球箓。何取轻诋諆,鲁赝同垢黩。

况夫通借例,多足证故牍。遇建字殊形,废法音同属。

佞古吾岂敢,聊破众疑蓄。

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猜你喜欢
灵王太子本读书,纵谈谷洛参诸儒。
生来不见全盛初,老成遗训谁楷模。
心知渐失文武余,萧然直入山中居。
山间吹笙凤凰呼,升天白日乘龙车。
周人聚观拜路隅,明月为佩云为裾。
归来千岁孰在无,赤松老彭自为徒。
上侍玉宸临九区,烜赫不类山泽癯。
依山作邑贤大夫,夜中焚香溯空虚。
我欲从之驾肩舆,秋风八月来徐徐。
赐来三载锦囊盛,今日重看倍觉荣。
元白当时皆谪宦,不闻将得御书行。
南北两山骄欲斗。中有涟漪,莫道壶山小。落落情怀临漂渺。驾言来处铃斋悄。行到桃溪花解笑。人面相逢,竞好窥寒照。醉步欹斜西日少。欢声犹唱多情调。
四海秋风晚,千门夜刻长。
梧桐老空井,蟋蟀近人床。
暗烛勤垂烬,离鸿短趁行。
生平江海志,耿耿未渠央。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 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骏骨千金产,名王万里归。风烟辞大漠,云电赴皇畿。

立仗容陪舞,从龙敢假威。此来空地类,苜蓿近郊肥。

长空鸟尽将军死,无复中原入马蹄。身向九泉还属汉,
功超诸将合封齐。荒凉古庙惟松柏,咫尺长陵又鹿麋。
此日深怜萧相国,竟无一语到金闺。

圣政优优布四方,绣衣宾幕姓名香。海隅守令难求备,天下浮誇喜变常。

神志高閒烟瘴远,道途萦绕世缘长。庆门忠孝垂千古,又见闻孙叱驭郎。

一梦黄粱,邯郸道、几人曾觉。空怨杀、津亭叠鼓,戍楼残角。

往岁相逢淮□渡,今年同向钱塘泊。叹飘零、俱为出山忙,平生错。

青青鬓,长如昨。纷纷事,轻抛却。道功名何必,凤池麟阁。

老境尚期游汗漫,壮心不用伤离索。恨明朝、相望越山重,吴江阔。

烟花三月暮云深,踏破苍苔觅径寻。遍地柔桑堆白骨,野田苦菜散黄金。

酬神仕女猖狂集,隔院笙歌断续吟。幽兴到今看正熟,亲操一曲付长琴。

人有五般花,花兰变成香。氤氲满故宅,供养本爷娘。

有人见不识,报道十月桑。外尘一念爱,合成五色囊。

囊中起三柱,柱上有千梁。梁变成地狱,地狱作天堂。

缘个一群贼,自作自消亡。纵令存草命,何时还故乡?

文字说定慧,定慧是爷娘。何不依理智,逐色在他乡。

早须归大宅,孝顺见爷娘。

劲兵重卒付胡奴,驱雀驱鱼计自疏。地入万安知几许,却怜此日始回车。

羲轮流驶入初伏。滂沛陡倾珠万斛。凉生小院净纤埃,黛抹远峰拭新沐。

挥箑相将出门去,踏遍高原与幽谷。小桥流水涨初平,深林啼鴂呼相逐。

亭亭隔陇几株松,袅袅绕篱数竿竹。款扉剥啄惊小尨,跣足科头客不速。

主人笑道兼味无,脱粟盘飧唯苜蓿。薰风徐引碧筒杯,香气早传红玉曲。

不将诗律缚老饕,细数酒筹难更仆。笑把闲题信手拈,分来险韵频眉蹙。

相与冥搜刺史肠,畴能不负将军腹。击钵催成绮席开,温铛煎沸清醅熟。

欢呼进酒大斗倾,头上片云疑欲覆。归去归去约重来,屋小于舟难托宿。

卧听沙禽语,推篷对白蘋。天空云在水,风静月窥人。

身世惭雌伏,江湖比雁臣。坐观群动息,吾自乐天真。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华发青衫寂寞官,泮芹香煖客毡寒。仙源久忆胡麻饭,书馆羞餐苜蓿盘。

洞里碧桃春自醉,楼前明月夜谁看。好风若有西来便,愿写相思寄彩鸾。

寒星万点御香飘,和气潜回积雪消。
盈耳嵩呼声不绝,熙熙春意入箫韶。

阅尽沧桑两鬓皤,佯狂欲效接舆歌。时逢乱世功名贱,人到中年感慨多。

山草昔曾经雨露,海疆今未息风波。小民已觉流离苦,况值凶荒更奈何。

  上篇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

  下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