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首句“红叶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次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去,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宛然在弹奏一支乐曲,如泣如诉,打破了这也的寂静。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笔墨精当,含蕴丰富,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那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爱的人儿再也不会和自己共度美好快乐的时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长的凄风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直言不讳地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曾有过幸福的爱情,而此时,“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这首诗语短情深,措辞委婉而造语清丽。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最早录载于《树萱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魏庆之《诗人玉屑》都转录了《树萱录》的记载。前者把此诗列入“鬼诗”类,后者则列为“灵异”类。《全唐诗》的编者在收录此诗时,删去了《树萱录》关于其事的记载,题其作者为“湘驿女子”。
湘驿女子:生平不详。唐代诗人,著有一诗甚为有名。诸多文学作品中均有记录《全唐诗》作者亦将此诗选编于内。
往为名山客,浩荡多奇观。六月湖海卧,飘飘生羽翰。
误升紫垣籍,草野非所安。金火三伏交,束带愁衣冠。
飞尘变形骸,内热焦肺肝。岂惟天有时,人事亦可叹。
适有凉风来,萧骚庭叶乾。感之意飞动,忽若骖龙鸾。
银汉水可涉,枯槎去无难。洞庭鱼正肥,游子行足欢。
饮酒读离骚,睥睨天壤宽。要当以乐死,日月谁控抟。
夫子文章伯,已在青云端。且方济一世,讵肯哀盘桓。
作诗破冥烦,磊落冰雪颜。懔懔屈宋词,千秋剧椒兰。
夕阳衰草路登登,雨过秋山爽气层。松殿可因参佛到,藓墙聊为觅诗凭。
且拚酩酊陪仙侣,莫把轮回叩老僧。北望古城苍翠里,万家楼馆暮烟凝。
登高闻汝在关城,重镇今屯十万兵。霜角晓声临虢略,露盘秋色傍秦京。
千山白雁书犹寄,一院黄花径欲成。独笑太行为客久,旌旗遥望亚夫营。
出师二表,与殷盘周诰,同铭金石。臣本不求闻达者,为许先君破贼。
瘴雨蛮江,秋风渭水,上将挥神笔。落星如斗,荧荧火井将熄。
今日丞相祠堂,黄鹂碧草,俯仰悲陈迹。八阵图边波浪涌,似恨谯周鬻国。
一片降幡,千寻铁锁,鼎足三分失。先生巳矣,何能亲见衔璧。
桓桓邝将军,忧国常戚戚。韶民苦凋瘵,军赋从何出?
慨然示无私,政令始归一。仓库岂不盈?稽之不终日。
穆王八骏西驰去,造父把辔为之御。此时八骏谁传形,太仓老王太仆卿,刻石嵌在卿之庭。
马瘦尾尖了无肉,颈长筋绽抽兰甚,俨如蝘蜓缘壁腾。
谓之为龙特无鳞,此图之马乃九匹。却比八骏多其一,骨耸肉匀亦奇物。
老眼宁知画者谁,摩挲却是孟頫笔。牧夫九人二人醉,醒者扶之醉不坠。
河南山东牧马儿,汗酒胡葱醉似泥。此时傥堕无扶持,马且失矣太仆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