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代家大人赠广陵九校书作

月傍层霄,露滋香畹,莲灯照到花关。一片湘云,教人疑煞仙山。

回肠脉脉谁相似,黄河水、几曲银湾。笑无端,转尽炉头,熟熟灵丹。

明珠穿破风流蚁,更起来为我,妙解连环。谢女机丝,鸳鸯绣遍双翰。

黄花插到西风鬓,记重阳、会上追欢。且盘桓,红袖围炉,共尔消寒。

江苏长洲人,字蕙孙,号散花女史,又号玉香仙子。沈起凤女,诸生林衍潮妻。工词,有《绣馀集》、《翡翠楼诗文集》、《浣沙词》。
  猜你喜欢

门前溪水绿萦回,风縠无边费剪裁。待与东君写春色,好教红紫一时开。

坐中有佳客,尊中有美酒。酒美客更佳,一醉亡何有。

醉馀送客去,新月挂疏柳。明日欲重来,已戒应门走。

忍话去年事,令我胆欲碎。
公独於此时,砥柱众流汇。
事难见君子,尔曹费车载。
海山危风涛,当有巨鳌戴。

二十年前读子虚,茂陵今得谒相如。秋来萸菊频携酒,病起江山独著书。

四海苍生忧战伐,中原高士困樵渔。武夷有约休相负,岁晚芙蓉日夜疏。

逢君沧海心,脱略当世事。疏散义熙人,风流建安气。

文章只掉三寸舌,如瓶注水争淋漓。先秦遗收汲冢秘,五经发难无留疑。

桃源潇洒衡门里,悠悠逸兴东流水。布袜青鞋白苧衣,角巾野服乌皮几。

去年著书梅陇山,今年濯足苔溪湾。身随幽鸟栖复远,心与孤云闲复闲。

有时山水穷登眺,绿萝袅袅闻猿啸。林霜涧雨不逢人,手掇松枝向谁笑。

有时中酒高窗眠,飘萧素发临风前。胸中况是丘壑美,身外能无缨冕牵。

君不见终南青青几芳草,行人只道长安道。昨日青云相识多,五陵衣马今如何。

门傍清溪长自扃,阴阴丛竹绕幽庭。地偏南郭人堪隐,秋尽困篱菊正馨。

笑傲百年惟稼圃,风流两世擅丹青。不须海上求灵药,元是江边老岁星。

西来苦诗思,力疾自河汾。访尔园亭共幽事,疏篱拥菊当斜曛。

能为膏肓驱二竖,更谈命脉经宵分。天应不忌徐陈辈,使我得遇长桑君。

拟渡三江弄明月,漫游五岳披高云。山川留得放歌叟,杖头百钱且沽酒。

有药可扶垂老身,检方已见回生手。相逢两幸无重轻,诗与尔名同不朽。

奚童驱马一函书,人在高都几翘首。所怀况值冰雪晨,去年倾盖知予真。

黄鸟鸣时好乘兴,遥认门前杨柳新。恐君采药山中去,怅望桃花各自春。

笋舆呕轧度何许,水满东皋新过雨。
主人倒屣出门迎,喜气津津贯眉宇。
别易会难宜少留,清谈绝倒殊不休。
青衿诵诗劝客饮,客亦歌然争旅酬。
向来青鬓今白首,自古交情难耐久。
从今乘兴时一来,请属细君多酿酒。
儿曹耳语。借问何处去。家在翠微深处住。生计一犁春雨。
客中且恁浮游。莫将事挂心头。纵使人生满百,算来更几春秋。
秋夜银蟾,一天万里光如洗。清风细。拂拭乾坤,冰莹无纤翳。星光沉,全露圆明体。白麾底。晃我神游,亲诣攀青桂。

二更里,夫妇会。和婴儿姹女交泰。复宇宙,颠倒任循环,把坎离相匹配。

土牛木马撼山海。随羊运搬载。泼焰都辊入泥丸。

教鬼神,须惊骇。

紫燕交飞夏日长,虎门风动撼仓琅。小侯饱泳诗书泽,共儗皋夔佐庙堂。

在世徒怀身外忧,汉家陵墓已荒丘。乌鸢夺食终难忍,龙虎图形莫浪求。

千载空遗两翁仲,百年同是一浮沤。何如早约柴桑老,结社得随惠远游。

梁王宅里参差见,山简池边烂熳栽。记得九霄秋月上,满庭清影覆苍苔。

孤剑天涯客,清霜岭外秋。好将杨子赋,莫作杜陵愁。

地远书凭雁,江寒月近舟。西风多感兴,知上仲宣楼。

燕子归来又。斗轻寒、廉纤细雨,清明时候。绿遍阶前芳草色,妆点韶华依旧。

更消得、几回僝僽。绿暗红稀春渐老,恐凄凉、花也如人瘦。

只愁系,万丝柳。

琐窗一缕香消后。梦初醒、这番憔悴,非关病酒。别有伤心无限意,试问东风知否。

怎吹去、眉间颦皱。记得当年弹指处,到而今、泪点盈衫袖。

思往事,怕回首。

赫曦清昼真奇绝,远望海门观出日。
金戈铁骑走千峰,闪闪万旗张天赤。
神龙飞上使人惊,烁眼祥光成五色。
扶桑欲出升何难,认取真情凝太极。

多才未许即长闲,岁月消除笔墨间。题尽兴亡悲楚汉,阅残风物对江山。

萧斋夜雨成灰劫,绝塞春芜老闭关。时少英雄成竖子,披图欲使泪痕斑。

庭外秋风一夜生,因君归去不胜情。故园松菊犹存否,鸿雁来时好寄声。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