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1305) 字隆吉,湘州(在今湖北)人,迁镇江(今属江苏)。咸淳四年(1268)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入师幕。宋亡,归武林,后卜居建康,时往来茅山中。《全宋词》存其词三首。
有幻色身同一煮,谁振杨枝洒甘雨。一息不御百虐随,邪正交差穷脉缕。
昔人有术不得早,自约初到必与语。日来静坐不能遣,痞嗌忽作河豚怒。
腹肠迤逦吼雷霆,呕哑缤纷杂珠雾。吾僚恩勤漫驰告,果为新留陈辄去。
君臣辨正参苦良,物物经营本农祖。一杯狼籍走三彭,再啜逡巡失魔女。
恍疑身在清凉国,无异金堂逢石乳。便当窜入经验法,何用忉忉增补注。
多惭世语必见临,不会作客劳烦主。
三吴炊未熟,祗命挈挈东。铅刀一何补,粮食赋頖宫。
寥寥坐空庐,寂寞如扬雄。引脰望南境,不及马牛风。
何如广文饭,终岁与子同。年颜吾老矣,痴愚心尚童。
子虽齿发少,操行一老翁。岂独友于厚,政赖博我功。
儒玄各精诣,衮衮倾谈丛。欲知不常处,乃在阿堵中。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抚心有所恨,不遇未为冤。嗟子有心人,傥悲予所言。
景庙久不豫,海内方忧煎。徵医悲天下,弥留孰能延?
伤哉母忍子,敝屣同弃捐。怀忠竟莫献,坐视宁非天。
戊戌有贱臣,终身思旧恩。燕都复握手,踟蹰声俱吞。
子诗非世味,中有梅翁酸。今日幸把玩,苟生堪一欢。
馀春尚芳菲,中园飞桃李。是时乃季月,兹日叶上巳。
既有游伊洛,可以祓溱洧。得性足为娱,高堂聊复拟。
高堂亦有趣,图缋此芳轨。栖遁称式骖,善政日驯雉。
兰桂观往辙,簪裾蹑前趾。啼禽静或喧,花落低还起。
水雾遥混杂,山云远相似。坐客听一言,随吾祛俗鄙。
嶰溪有美竹,挺挺霜雪中。何人断两节,制为十二筒。
宫商自相应,凤鸟鸣雌雄。一鸣垂衣裳,再鸣致时雍。
从此去不返,治道竟少隆。鄙哉叔孙氏,绵蕝变王风。
寥寥数千载,伊谁启冥矇。后皇如有作,声教垂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