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阆州读书岩

从来廊庙出山林,师友相资好弟兄。
料得至今风雨夜,山神犹记读书声。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倦游知止未知还,平日生涯只在山。金碧喜逢云外境,文章重见管中斑。

篆烟萦晓留无寐,宝铎吟风笑不閒。他日归栖虽有地,胜游终寄梦魂间。

诸老更推挽,先生定别留。
孰知庐阜趣,战胜汉廷游。
直自全高隐,宁当退急流。
典刑能辈在,馀润觅东邱。

兰陵秋冷隔江潮,莺柳烟堤昔梦消。解唱清真旧词句,天涯肠断沈梅娇。

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二月最多风。
梨花雪后酴醾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有美人兮,携手同行,其乐只且。喜化为蝴蝶,中宵起舞,唤他啼鸟,野店提壶。

一唱高山,再歌流水,听者钟期鼓者俞。长太息,曲高而和寡,其信然欤。

顾君与我何如。彼天下纷纷安足拘。叹故人千里,远遗端绮,主人仓卒,遽赠文无。

蕙带荷衣,倏来忽逝,乌有先生对子虚。开户视,不见其处矣,搔首踟蹰。

抛官去,乞得小山居。偃仰此生馀。何用食为十斛麦,未之学也五车书。

时还读,亦已种,则何如。

待讨个、渔童名便了。再配个、樵青名大好。赛赤脚,胜长须。

奴更养奴千树橘,婢还钓婢百头鱼。挈山妻,同稚子,且相于。

是处杨家果,求如此种难。
色深浑是紫,味美更无酸。
磊磊堆盘润,津津绕齿寒。
品高何以辨,但把一楞看。

比邻鹅鸭敢经过,自放牛羊满石坡。天子故应嗔不得,春来游牝更偏多。

毕竟书生真薄命。还是佳人薄倖。待把山盟订。海棠单受梅花聘。

辛苦相携酬玉镜。漫把双环投赠。芳讯亲教证。近来小玉闻多病。

往读韩公诗,遥忆合江胜。今登合江浦,事事得稽證。

时虽秋气高,崖菊开未竟。蒸水断桥隳,湘流碧苔净。

亭暄日方午,叶战风初劲。仰止石鼓祠,清宫妥先圣。

扪萝跻窈冥,一径转深茜。诸贤肃遗像,再拜起深敬。

庶见退之翁,峨冠面中正。南轩子朱子,左右相辉映。

胜事舞旄倪,大烹繁饾饤。灵晖烛幽显,艳艳开新镜。

夷考武侯初,爰居赋邦政。中更二李手,风气日以盛。

三子微一夫,兹院何由竞。缅怀俱泯泯,揆理殊未称。

先生古良吏,恻恻心所病。早晚盍经营,仪章须考订。

重来应不厌,更发登临兴。

徘徊独鹤翻清景,容曳孤云下绛霄。
朝市山林本无异,前贤出处尽逍遥。

束发学书今白头,腕中无力合休休。规模尚欲从公乞,翰墨于今第一流。

三百诗删麟笔前,周家积累瓞锦锦。
须知正始基王化,只在关雎第一篇。

春涨初添后,溪流溅杜蘅。盘山怜马力,占雨辨禽声。

万里伏波地,三军挟纩情。桃源去渐远,回首暮烟平。

可惜燕台雪色,从来未著梅花。瑶姿玉质委尘沙。

檐空栖野雀,树古踏寒鸦。

几处浅斟低唱,党家风味争夸。何人清兴和尖叉。

围炉呵冻笔,携灯煮新茶。

水路通城近,人家与寺连。
西风渔市鼓,落日野桥船。
尘土非吾事,湖山似去年。
今宵禅榻梦,定是到鸥边。

一蒿绿水,四面青山,山水皆韶秀。东风晴昼。苏堤外、十里平湖春透。

小桃细柳。看西子、芳容依旧。棹烟波、合有高人,艳福频消受。

苏白风流谁复。有参军此日,经纶抱负。平原特绣。

管湖山、预兆他年太守。词传红藕。夸胜迹、应多吟友。

和阳春、尽倚新声,按拍惭予后。

茂林修竹堪神往,唳鹤鸣猿足卧游。安得移家住山麓,飞泉百丈挂床头。

浩气神明在,孤忠史册存。墓田沧海远,云木敬亭昏。

死亦全臣节,生犹哭主恩。还闻魏冰叔,直笔洗烦冤。

禅客寻常入旧都,黄牛角上挂瓶盂。
有时带笠穿云去,便好和云作画图。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