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叔永见寄韵

眼空凡马绝全牛,肯念江萍万里浮。
一倡朱弦补骚雅,片言华衮续春秋。
礼罗自昔须温造,文馆而今欠薛收。
要任丘墟百年责,慎毋樽俎上南楼。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有庞眉、扶杖岘山来,举觞寿南山。道天怜赤子,相逢钧播,久望毡还。幸际君王神武,上宰是甘盘。少运风霆手,整顿何难。好个霜天时候,听雁门新雁,眺远凭阑。想经纶心上,一点炳如丹。抚舆图、真儒事了,把勋庸、留在鼎彝看。八千岁,四明洞府,一佛人间。
正飞雪。园林一样梨花白。梨花白。画堂帘卷,暖生春色。
嵇康转轴声幽噎。新来多病娇无力。娇无力。浅红转黛,自然标格。

向来试吏著南冠,马甲蚝山得饫餐。却藉芳辛来解秽,鸡心磊落看堆柈。

诏书一日至,多士竞轩眉。
独有儒林杰,方缠风树悲。
饥肠惟饱学,正口绝柔辞。
从古器大者,於中成就迟。

唐室当中叶,君家有右丞;雄文堪讨贼,苦节亦为僧。

踪迹今相似,遭逢古未曾。会须负日月,沧海见鳣升!

两三闲屋临湖岸,青山对人如笑。十里莺花,半床书画,仙吏合居蓬岛。

幽栖最好。好问讯林逋,结邻苏小。面面轩窗,水风开掩客寻到。

波光一碧万顷,看屏前镜里,时度云鸟。红压阑干,绿侵帘幌,地近马塍春早。

闲吟未了。听兰桨歌来,玉骢嘶杳。陶洗诗襟,乱丝丛笛闹。

桂阳江口望祁阳,叠叠烟云入渺茫。
高树绿阴千嶂湿,野棠疏雨一篱香。
纵无春在犹回首,况有鹃啼合断肠。
惆怅东湖堤上柳,暖风轻絮正悠扬。

名哲排三本姓王。字知明、子号重阳。似菊花、如要清香吐,缓缓等浓霜。

学易年高便道装。遇渊明、语我嘉祥。指蓬莱、云路如归去,慢慢地休忙。

缪从群少学驰驱,回首隆中日月疏。北阙滥分金马署,南阳空忆卧龙居。

一犁芳垄烟霄外,半榻遗编梦寐余。指点丹青认幽躅,白云何处是吾庐。

旃檀佛像身丈六,三十二相俱完全。流传释家亲受记,止于大国来西天。

熨开香雾细裁缝,蜀锦吴绫五色秾。云母屏前秋冷澹,自将纤手折芙蓉。

地祇逃秀境,神化或殷雷。裂汉娲补合,高峰剑跃开。
即今新定业,何世不遗才。若是浮名道,须言有祸胎。
奠既备,献将终。神行令,瑞飞空。
迎乾德,祈岁功。乘烟燎,俨从风。

斯立只哦松,君今意气雄。官为七品佐,身落万山中。

羽檄驰荒徼,征求感《大东》。莫嫌劳瘁剧,黾勉救疲癃。

岭南春色无涯涘,红红紫紫纷纷是。崇兰丹桂总芬芳,秾李夭桃竞妍美。

风景融和万物新,江山佳丽不生尘。罗浮正与东瓯接,咫尺天南是剑津。

青春公子儒林秀,负笈来游自闽右。彩衣戏罢览芳华,挹得天香盈两袖。

客邸相逢能几时,悠悠又动故园思。与君莫惜临河别,上苑看花更有期。

林间一叶秋,屏去三伏暑。凄然风露繁,絺绤莫能禦。

炎凉相推移,胡为遽如许。孰知秋已半,今夕四十五。

金庭福地竟如何,当日山前异事多。子晋高风传世表,仙翁遗迹在岩阿。

三清路远须由学,九转功成岂怕魔。我有玉符真诀在,黄衣谁肯远相过。

厓山驻跸此何时,满地尘氛势莫支。赖有忠臣同效死,空令战士尽含悲。

慈元庙食依荒岛,幼帝行宫傍海湄。感慨兴亡堪堕泪,夕阳秋草对残碑。

一腔恨血喷桃花,点染生绡妙笔夸。为问元规尘十丈,携将此扇可能遮。

画舫清波送,高林鸟哢闲。谁云薄冠盖,祇自恋云山。

绿酒欢词客,丹砂驻老颜。江天一万里,身与鹤飞还。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