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词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
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注释
采莲词:六朝乐府已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唐代《采莲子》七言四句带和声,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看出受民歌的影响。
沙头:即江岸,因为江岸常有河沙淤积,故称。
赖:亏得,幸好。
莲舟:采莲的船。南朝梁萧子范《东亭极望》诗:“水鸟衔鱼上,莲舟拂芰归。”

赏析

  这首诗在《文苑英华》中列于卷二〇八乐府诗中。该卷还收有梁简文帝、李白、储光羲等共十五位作家的同题作品。考六朝乐府,已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题名,唐代《采莲子》七言四句带和声。可见采莲是诗家们常用的题材。

  莲者,芙渠也,江南人称芙蓉或荷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地下茎称作藕,种子称为莲子,叶呈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头,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丹阳地处江南水乡,东濒长江,境内沟塘密布,邑人喜植荷花。“练湖二十四景”中就有一景为“红莲映日”。盛夏时荷花盛开,满湖生辉,阳光映照,分外娇媚。诗人张潮生于斯,长于斯,必然对莲有特殊的亲切感。

  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张潮的这首《采莲词》独辟蹊径,生动刻画了一群采莲女与风浪搏击的形象,展现了她们朝出暮归,遇到险情互相依靠,比肩拼搏而战胜困难的风姿。

  “朝出沙头日正红”,一开篇便写采莲女晨起采莲,太阳刚露头就已来到滩头上船出塘。至于一天中怎样采莲,如何经受风吹日晒,诗人没有写,但从这句的早起和下句的晚归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其中的艰苦。“晚来云起半江中”,写船归至半路,风云突起,一场战胜狂风恶浪的战斗摆在采莲女的面前,或许有人会为这群女子担起心来。“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船头不畏风”两句回答了这种担心。风浪虽起,但这群女子并不畏缩、慌张,她们邻里伙伴之间迅速地靠拢船头,并肩前进。一个“赖”字,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信任;一个“并”字又极尽她们的机智;“不畏风”三字更充分地表现了她们的坚定、沉着,对战胜风浪充满了信心。可以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对一群采莲女来说是何等凶险,她们战斗的场面是非常紧张激烈的。尽管诗人没有详加描绘,但通过“赖”“并”“不畏风”等字词,这群采莲女在这场搏斗中的音容姿态,以及她们所显露出来的坚强勇敢性格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感觉到个个都英气勃勃,鲜活俏丽,可敬可佩,使诗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这末两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给人们留下了咀嚼不尽的余味。

  张潮这首《采莲词》语言精炼,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寄兴遥深,突出了采莲女的美好品质,不愧为一首传世佳作。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张潮的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不仅《采莲词》、《江南行》,明显地受民歌影响,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主要写商人妇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张潮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中处士。《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将他排列在张巡前,常建后。

  猜你喜欢
我如东郊马,欹侧甘瘦病。
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
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
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
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
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
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
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
檐铎岂印吾,出门有余听。
春来涉几日,又到落花时。
老面羞看镜,愁怀强作诗。
雨墙蜗篆古,风树鸟巢危。
有客适相过,樽前一局横。
落落南冠过故都,近来我意亦忘吾。
骑来驿马身如寄,遣去家书字亦无。
景伯未囚先立后,嵇康纵死不为孤。
江南只有归来梦,休问田园芜不芜。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客思寻常动,未如今断魂。路岐经乱后,风雪少人村。
大泽鸣寒雁,千峰啼昼猿。争教此时白,不上鬓须根。
草没苔侵弃道周,误恩三品竟何酬。
国亡今日顽无耻,似为当年不与谋。
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
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
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
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
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
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西条书记考文篇,曾入琳琅甲乙编。道学儒林寻列传,东方君子国多贤。

汜水敖仓,是楚汉、提戈边界。想昔日、名姬骏马,英雄梗概。

荥泽波痕寒叠雪,成皋山色愁凝黛。叹从来、竖子易成名,今安在。

俎上肉,何无赖。鸿门斗,真难耐。算野花断镞,几更年代。

秦鹿讵为刘季死,楚猴甘受周苛卖。笑纷纷、青史论都讹,因成败。

中朝御史重西巡,独下青霄斧钺新。陇雪洮云行塞日,胡琴羌管奏边春。

蒲桃不博凉州地,天马还随汉使臣。白笔万人看气象,肯令河外有烟尘。

行台西接大明湖,细柳新荷入画图。海石风光今古意,品题殊觉少陵孤。

春水涣涣,水鸟鸣唤。追汝者谁,白马在岸。

无将大车尘冥冥,无迩宵人恶易形。吏部有有惭荐李,莱公当轴谬推丁。

慎交已昧有中戒,悔过聊有座右铭。自是昌阳堪引寿,不须辛苦进猪苓。

小院烟凉雨细。正好恹恹春睡。蓦被金枝,连推绣枕,报道皇都书至。良人得意。集英殿、首攀仙桂。斗帐重襟惊起。斜倚屏山偷喜。宝髻慵梳,香笺折破,果见中、高高名第。秦楼十二。知他向、谁家沉醉。

静处目视鼻,小几傍暗窗。花气日亭午,谁为此人双?

四边风籁鸣,一鸟下沧江。云天远荒忽,惟闻水淙淙。

此意若可思,一喜心已降。何须说归来,小槽鸣酒缸。

世情落落疏,林树森森密。
乘兴一登临,峭然风景别。
飞云去不停,狂涧流无歇。
巢许是何人,万古豪称杰。

日月绕须弥,人间分昼夜。南阎浮提人,祇被明暗色空留碍。

玉台拂拭理残妆,忍照菱花翠黛长。夜静星坛私祝罢,一炉香引泪千行。

入秋何亢阳,一月无滴雨。老农泣枯苗,行客口生土。

弭棹迫岩程,解维下横浦。火云屯高崖,沙岸断枉渚。

数里间一滩,清浅不容武。谁家横筑坝,规画肆夺取。

车戽虹饮川,轮激臼投杵。所余涓滴流,碎石又龃龉。

作梗势方张,闻声气先沮。挽牵困缆索,撑曳穷篙橹。

攘臂喊乃齐,跳身勇能贾。掉泥龟曳尾,趯草螽动股。

死力挣头颅,猛气积腰膂。转关撼坤轴,出地奋雷鼓。

溅沫跳珠玑,流藻濯绮组。是时日方中,火伞张卓午。

偪仄短篷间,知鱼卧鬵釜。岂知波面人,水濡更火煮。

祼体焉我浼,裂肤竟谁抚。而我方卓然,兀坐不犹愈。

倾浆碧沈杯,展箑白挥羽。咫尺判菀枯,性命悬莽卤。

少焉泊前湾,新月一钩吐。争浴喧沦漪,晚饭命俦侣。

方欣生事优,未识向来苦。夜半凉风来,雨势蓄犹怒。

明当倒银汉,力致多稌黍。岂独利行舟,江潮涨几许。

村醪行可沽,一斗吾劳汝。

舞幕穿帘乱眼多,不堪裁剪奈愁何。轻随野鸟孤云去,响蹋空林夜月过。

题怨汉宫翻旧曲,含凄越女罢新罗。祇因一雁萧萧下,引遍城头乌尾讹。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