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员外春闺

落日啼连夜,孤灯坐彻明。卷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陇上寒应晚,闺中织未成。管弦愁不意,梳洗懒无情。
去岁闻西伐,今年送北征。容颜离别尽,流恨满长城。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猜你喜欢
云幕无多斗柄移,鹊慵乌慢得桥迟。
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
霁景满水国,我公望江城。碧山与黄花,烂熳多秋情。
摇落见松柏,岁寒比忠贞。欢娱在鸿都,是日思朝英。

梁苑送君处,温风吹客衣。盈盈春暮感,不为落红稀。

万叠伤心露浅颦,唇朱欲动更逡巡。休论笑眼生花处,一段愁光眤煞人。

老来还我扶犁手。想豪气十分已无九。都把济时心,分付与一时英秀。还自笑,潦倒犹堪?酒。从前枉被虚名负。何似尊前圣贤友。纤手斫金*,一嚼不妨时嗅。颓然醉,卧印苍苔半袖。
银烛金屏坐碧堂,只言河汉动神光。
主家盛时欢不极,才子能歌夜未央。

太虚无云,清镜无痕。如意举手,花雨缤纷。契南岳不传之旨,见灵山未散之人。

妙圆体极,即相非真。

本是一顽石,偶如龙角象。
至今渴仰人,便作风雷想。

剪得西园一片青,故将来此恼诗情。怪来昨夜窗前雨,减却潇潇数点声。

最惺惺、六朝烟柳,生来便恁愁楚。玉箫吹软秋魂影,扫作半天风絮。

丝几许。怎不绾、离人但绾离情住。记他归路。认一桁斜阳,乱鸦声里,红过莫愁去。

待说起,门巷绿阴前度。回头有甚情绪。酒边香誓灯边梦,除是杨枝能谱。

天肯否。天肯借、柔条稳把双栖护。断肠谁诉。剩丁字帘前,西风瘦燕,呜咽唱金缕。

昔在西京日,纵观质前闻。皇皇九衢里,列第起朱门。

借问所居谁,丞相大将军。平明事游谒,车马若云屯。

芍药调羹鼎,狒狖铸酒樽。颂声美东鲁,逸奏出西秦。

回风薄兰气,十里扬清芬。东家有狂生,容颜若中人。

谬言拟宣尼,幽思切玄文。著书空自苦,名宦乃不振。

悠悠千载下,安有扬子云。

青皇宫中花鸟使,沓翠霏红教莺语。移春槛小度芳华,金犊车轻载歌舞。

曲房梦断章台月,东风不解丁香结。钥鱼夜守仓琅根,海棠飞落胭脂雪。

骋望摅幽抱,兹游良已迟。冈峦联楚蜀,台殿阅陈隋。

云物苍茫外,莺花寂历时。谈兵怀杜牧,对酒写乌丝。

铁砚冰镕汎墨花,南山夜雨走雷车。深怜范老胸盈甲,尽道温生手惯叉。

鹿野呦呦春唤侣,鱼歌浩浩客无家。悬知衡岳云开处,一叶轻舟渡赤沙。

小筑幽居碧草扃,云溪淡淡水泠泠。风流雅托《梓人传》,丘壑应垂处士星。

若菊有情堪独把,江篱无怨为谁醒?高山更入朱弦调,可许巢由洗耳听。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叶叶铢衣高阁冷。小凤泥金飞不走。远山微蹙泥修眉,人语静。

疏林暝。月落青骢不见影。

梦里分明花下径。携手不殊鸳翅并。问侬别后苦相思,方欲应。

风吹醒。愁对银缸双穗烬。

平生论史眉飞扬,独喜汉吏称循良。头会箕敛谁作俑,既雨犹欲烹宏羊。

尤而效之罪又甚,咄咄毋乃丧心狂。亟思投劾遂初志,畏此谴怒中徬徨。

吁嗟乎!疮痍未复事供亿,三郊三遂需刍粮。暂累吾民岂得已,所惭从政非管商。

闾阎膏血长官泪,慎勿攫取充贪囊。宽之一分亦元气,愿揭斯语悬堂皇。

碧天浩浩明月午,独对官阁焚心香。

离火自天烁,温泉由地生。
我来需晓汲,聊用濯尘缨。

为爱空林月,深宵几度看。不甘泫露冷,转见鬓云繁。

望久澄青汉,呼来涌玉盘。方知明净境,如现宝光寒。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