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咏腊梅的五律,从开花、颇色、形状、气味四个方面展示腊梅的风貌,一联写一个方面。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从腊梅开花的季节下笔,推出腊梅的整体形象。“破腊惊春意”,是说腊梅在冬末开花,打破了寒冬群芳寂寥的冷清局面,呼唤着春天的苏醒。“腊”即腊月,指农历十二月,“破腊”是冲破了腊月的严寒。出了十二月也就到了春天,所以说腊梅的开花有着破冬惊春的意义。次句的“凌寒试晓妆”是从实处具体展现腊梅初开时的风姿。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腊梅开花说成是少女试妆,使人想见其楚楚动人的绰约丰姿如在眼前。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从腊梅的颜色下笔,表现腊梅不与流俗为伍的精神气质。是说(试妆的少女)是嫌白色俗气,脂粉味太浓,所以才故意挑选下黄色。“曲尘黄”指淡黄色。曲尘是酒曲所生的细菌,色微黄如尘,因此称淡黄色为曲尘。
“缀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这颈联两句是正面摹状腊梅的形态。“缀树蜂悬室”,是就一朵一朵而言,形容附着于树枝的朵朵腊梅花,如同无数悬挂在枝头的蜂房。“排筝雁着行”,是就一枝一枝而写,形容朵朵腊梅花在枝条上排列成串,如同雁柱一般。“排筝雁着行”指筝柱,因筝柱斜列犹如雁行,故称筝柱为雁柱。这一句是先以雁行喻筝柱,然后才以筝柱喻腊梅。“着”是成的意思。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尾联归结到腊梅所特有的香气。是说团聚而成的酥油凝聚而成的蜂蜡,尽管在外形上、质地上与腊梅十分相似,但难有腊梅的香气,终归不能以假乱真。
尤袤(mào)(1127年4月2日—1194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常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
四十年间利禄身,平生疏拙任天真。惭无治迹留青社,喜奉恩华觐紫宸。
去国早逢关右雪,下车还入剑南春。为怜锦里风光好,不倦从来作主人。
常年春半花事竟,今年春半花始盛。衰翁不减少年狂,走马直与飞蝶竞。
妍华有露不愈明,纤弱无风摇不定。莫放飘零作红雨,剩看倩笑临妆镜。
溪梅枯槁堕岩谷,山杏轻浮真妾媵。欲誇绝艳不胜说,纵欠浓香何足病。
华灯银烛摇花光,翠杓金船豪酒兴。夜阑感事独悽然,繁枝空折谁堪赠。
客从云间来,自言家远村。用世阙材具,委身服田园。
开春起东作,良苗日愈蕃。下无螟螣苦,上有霖雨恩。
年和易坚好,为力诚不烦。当秋负穫归,如坻积我门。
公家且轻税,岂复忧饱温。贤妇持机杼,稚子牧鸡豚。
傍舍数老翁,欢会无晨昏。其人虽朴野,皆有忠厚言。
相与墟曲间,焉知市朝喧。违此未几时,九扈鸣已繁。
去去情益敦,浮荣终不论。
棹头月,江上花,花影遥连月影斜。渔翁醉卧泊江渚,犹把长竿插钓沙。
铜柱山前铜鼓声,野花蛮果不知名。却喜土人能爱客,蒌蒂槟榔相送行。
杏山山上石屼?,杏山山下水泬。山前山后沙土红,疑是当年覆军血。
忆昔将军初上马,羽檄交驰遍天下。貔貅十万出雄关,遮日旌旗隘原野。
画鼓三通不交战,觱篥声中辙先乱。二千铁骑俨天人,大箭长弓一当万。
霜摧败叶草偃风,血流海色波涛红。功成不坑长平卒,祇今竹帛褒元功。
吁嗟推毂竟何补,献俘解缚拜圣主。有人东望尚招魂,衣冠昔葬燕山土。
烟迷荻浦,风乱荷塘,剩有菱湖秋色好。清歌徐引,唱入湖心更幽悄。
邻船少。茎柔涩桨,角刺牵衣,十里澄烟寒碧袅。为爱鲜妍,行过前汀未回棹。
秋渐老。凉欺鸭脚根浮,嫩压鸡头实小。多少莲房菰米,总输莹皎。
凭谁道。莫更采向中流,惊他并飞沙鸟。好摘馀花归去,镜台同照。
空怜归去好。听千山啼鹃,泪痕多少。注酒瓶空,算袖中还剩,散花新稿。
逝水年华,判断送、斜阳芳草。憔悴谁知,红豆愁抛,玉龙悲啸。
谁劝春明频到。更气压云虹,意轻风鸟。典却貂裘,堕苍茫尘海,芰衣秋老。
爱作词人,待绣出、餐霞幽抱。还怕黄粱邀梦,炊香未了。
赠客黄金羁,劝客白玉卮。昔我亦为客,得此慨不辞。
小草戏其出,槟榔笑其饥。相识何所无,所乐心相知。
平生数公子,腰下珊瑚枝。冥冥或相隔,寤寐恍见之。
无丝绣平原,无金铸钟期。秋风山阳笛,泪落不自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