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题金榜日晶晶。青莲宛转开仙界,玉阙分明入化城。
双涧循除鸣佩玦,三花拂槛映幡旌。贵人一去无消息,野老依稀识姓名。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笼中有物白皑皑,山阴道士亲送来。入门志在饱刍豢,谁知绕室荒蒿莱。
眼看草具不肯食,高视阔步声喧豗。邻家刈禾足饮啄,梦想飞去中徘徊。
吁嗟乎,众生所向类如此,披毛戴角良可哀。明知难与共枯寂,恶用鹢鹢者为哉。
南皋大士发悲悯,许以豢养无嫌猜。微躯寄托信得所,饥食渴饮樊笼开。
等閒笑向朋侪道,东林长老真长斋。
长安富贵海,十客九倦还。君去不著意,君归无愧颜。
旧圃一二亩,新居十数间。花寻直树种,竹简斜枝删。
诗句满壁写,书编到处安。冬檐日春煖,夏户风昼寒。
不是时令舛,自缘心地宽。天下政多事,未须牢闭关。
芸芸天壤间,物物自终始。阴阳司屈伸,雨露发膏泚。
穷探造化妙,学道当没齿。忆昨效前脩,老屋坐荒址。
诚能不汝画,么么变奇伟。华发已侵寻,兰台方小史。
补报无尺寸,追思负甘旨。胡为俗累深,不得宦情已。
涉世相推移,因人具条理。堂堂颜使君,端为苍生起。
东瓯素凋瘵,宿弊要全洗。守宰如星分,妖红连俗紫。
己听下车谣,清强新直指。岩岩金华峰,湛湛谷溪水。
吾道增光辉,霁景照纨绮。古今谁并驾,避路行且止。
簿书日奔忙,愧我徒为耳。
陈王开甲第,粉壁丽椒涂。高窗侍玉女,飞闼敞金铺。
名香散绮幕,石砚凋金炉。清醪称玉馈,浮蚁擅苍梧。
邹严恒接武,申白日相趋。容与升阶玉,差池曳履珠。
千金一巧笑,百万两鬟姝。赵姬未鼓瑟,齐客罢吹竽。
歌喧桃与李,琴挑凤将雏。魏君惭举白,晋主愧投壶。
风云更代序,人事有荣枯。长卿病消渴,壁立还成都。
桥下泠泠漱玉鸣,出山不似在山清。有人高枕云根卧,何必沧浪在濯缨。
客居已经年,入春转多病。杯酒亦成痰,脔肉火旋盛。
书册时一亲,怔忡不能竟。终日颓然闲,脉脉有所呈。
果尔便长休,顺宁须自证。遐想宣尼言,朝闻良足□。
嗟我优游夫,何由可入圣。本原在独知,工夫须主敬。
深渊与薄冰,存心以养性。一息若成虚,罔生非真命。
愿言易箦时,吾求得其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