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少年在书房中读书的事情,告诉人们:一个人是很容易适应外物的,适应了外物,也就由不习惯变为习惯。而习惯养成之后,对外物是否合理,对外物的是非优劣,往往也就不加详察,不予追究了。这篇文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于日常琐事中寄寓哲理,于平淡质朴中透出思想力度。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这一描述,就生动地勾勒了一个善于思考的读书人的形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善于思考,就很难说学有所获,更谈不上什么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以“思”为经,贯穿始末。因“思”而“绕室以旋”,从“旋”而极其自然地引渡到主题的阐发。总之,这都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书房里有一块洼地,愈来愈向外扩展。在这块地上踱来踱去,当然很不自在。可是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了。等到填平这块洼地,却又感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经过一段时间,这才恢复到正常的感觉。洼地踩惯了如履平地,一旦填平,反而感到不适应。这是什么缘故呢?作者深有感触地说:“习之中人甚矣哉!”这是一篇之警策,撮辞举要,统摄全文。习惯成自然,这是一个很朴素的真理。由此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文章最后的结论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意即治学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一体会,不仅对育才树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做好一切事情,都有着普遍的借鉴作用。
三十馀年一梦同,向来朝士尽沈空。如今白首趋行阙,不是当年长乐钟。
曲逆老失计,娄敬因自侯。深宫如花人,远嫁龙沙头。
龙沙万里远,远嫁不复反。长思汉宫中,怨泪日在眼。
泪眼不可止,娇姿看转美。琵琶寄深怨,繁声纷在指。
□□□□□向空。骏骑妥袖育蟠龙。视□□□□窈窕,汉□信有沙地少。
□旗捲风吹马疾,琵琶无声长掩泣。骆驼铜婴寒□满,雪花涌注玻瓈椀。
单于跪进苦劝人,穹庐夜永氍毹暖。千年世运天所移,声教所被穷海涯。
男尽为臣女尽妾,琵琶处处民熙熙。
君为凫鹥亭,更作凫鹥诗。凫鹥为鸟虽甚微,君心仁爱乃在兹。
不忍壮者弋其母,儿童捕其儿,凫鹥母子何嬉嬉。
城头草静烟云迷,城下水暖菰蒲低。凫鹥朝傍云烟飞,倦来暮入菰蒲栖。
寄巢生子冬复夏,巢稳子大无人知。我思入境观君为,坐见三异于今时。
知君官久行亦归,亭上引满伤别离。岂惟丰人惜君去,虽我亦为凫鹥悲。
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鳞。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
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马蹄带得淮河冰,洒向江南作晴雪。
潮阳僻在南海濒,十载不断干戈尘。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
将军高名迈前古,五千健儿猛如虎。轻裘缓带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此时特奉圣主恩,金印斗大龟龙纹。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明君。
宣威布德民大悦,把菜一笠谁敢夺。黄犊春耕万陇云,氂尨夜卧千秋月。
去岁壶阳戍守时,下车爱民如爱儿。壶山苍苍壶水碧,父老至今歌咏之。
欲为将军纪勋绩,天家自有麒麟笔。愿续壶民歌太平,磨崖勒尽韩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