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说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觉得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
注释
习:积习、习惯。
蓉:作者自称。
少:年少,年龄小。
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县。
俯:低头。
弗得:没有心得。
旋:徘徊。
径尺:直径一尺。
浸(qīn)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
履:踩,走。
苦:总是。
踬(zhì):绊倒。
语之:对他谈了这事。语,告诉。
顾:看。
何……为:哪里还谈得上……。
童子:未成年的仆人。平:填平。
蹶(jué)然:受惊而疾起的样子。
坦然:地面平坦的样子。
既:已。
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
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适,适应。
洼者若平:走凹地像平地一样。
故:缘故。
窒焉:受阻碍的样子。窒,阻碍。宁:安宁。
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少年在书房中读书的事情,告诉人们:一个人是很容易适应外物的,适应了外物,也就由不习惯变为习惯。而习惯养成之后,对外物是否合理,对外物的是非优劣,往往也就不加详察,不予追究了。这篇文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于日常琐事中寄寓哲理,于平淡质朴中透出思想力度。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这一描述,就生动地勾勒了一个善于思考的读书人的形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善于思考,就很难说学有所获,更谈不上什么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以“思”为经,贯穿始末。因“思”而“绕室以旋”,从“旋”而极其自然地引渡到主题的阐发。总之,这都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书房里有一块洼地,愈来愈向外扩展。在这块地上踱来踱去,当然很不自在。可是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了。等到填平这块洼地,却又感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经过一段时间,这才恢复到正常的感觉。洼地踩惯了如履平地,一旦填平,反而感到不适应。这是什么缘故呢?作者深有感触地说:“习之中人甚矣哉!”这是一篇之警策,撮辞举要,统摄全文。习惯成自然,这是一个很朴素的真理。由此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文章最后的结论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意即治学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一体会,不仅对育才树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做好一切事情,都有着普遍的借鉴作用。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习惯成自然,这是人人常说也人人熟知的道理。养成好习惯,一生终身受益;养成坏习惯,一辈子受害无穷。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为了告诫世人治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写的一篇文章。
(1816—1873)湖南湘乡人,字孟容,一作孟蓉,号霞仙。诸生。少时与曾国藩、罗泽南讲学,咸丰四年,佐曾国藩幕府。十一年,受骆秉章聘入蜀,由知府擢至布政使。同治元年,在大渡河战地受石达开残部降,槛送达开至成都杀害。旋任陕西巡抚,镇压捻军及回民起事。五年,为张宗禹所败,罢归。有《养晦堂集》。
  猜你喜欢
苇萧中辟户,相映绿淮流。莫讶春潮阔,鸥边可泊舟。

霜风响枯林,旷野惨寒色。川路阻且长,客子方远适。

东吴眇何在,仰羡归飞翼。惟有溪边梅,犹能慰愁寂。

待月登高悉后时,还辕今喜近郊岐。再圆光彩蟾升汉,未谢馨香菊满篱。

乘暇寻山应有得,许陪观海不知谁。感君按辔澄清外,遗我琼瑶两首诗。

桥坏笮系绳,
水浅牛可跨。
牛背度溪人,
须眉绿如画。

裙带锦鸳鸯,佩带丁香结。和露倚桃花,媚眼流春缬。

心影水萦洄,梦影山重叠。絮语泛风丝,一剪鹦哥舌。

除阳残日在归骖,更莽天峰问结庵。吾子溪山元有味,老夫天地只迂谈。

寻常有酒君须尽,如此无诗雪亦惭。眼底梅花更何处,不寻山店过溪南。

田丰死争官渡,鸱夷不谏夫椒。未到水穷山尽,难回坠石狂潮。

猪苓桔梗最为奇,药笼书囊用有诗。
莫把眼前穷达论,要知良相即良医。

白发高堂在,青山旧业贫。载经随客舫,留偈别禅邻。

行路半春雨,近乡多故人。一龛还可老,莫污衲衣尘。

三十馀年一梦同,向来朝士尽沈空。如今白首趋行阙,不是当年长乐钟。

三省推贤两掖才,关东深许稍迟回。舟浮汝水通淮去,
雨出嵩峰到郡来。投札转京忧不远,枉缄经虏喜初开。
西楼一望知无极,更与何人把酒杯。

青山与浮云,终日淡相守。山为云窟宅,云为山户牖。

无心成白衣,有意变苍狗。人情亦如云,寄语看云叟。

曲逆老失计,娄敬因自侯。深宫如花人,远嫁龙沙头。

龙沙万里远,远嫁不复反。长思汉宫中,怨泪日在眼。

泪眼不可止,娇姿看转美。琵琶寄深怨,繁声纷在指。

□□□□□向空。骏骑妥袖育蟠龙。视□□□□窈窕,汉□信有沙地少。

□旗捲风吹马疾,琵琶无声长掩泣。骆驼铜婴寒□满,雪花涌注玻瓈椀。

单于跪进苦劝人,穹庐夜永氍毹暖。千年世运天所移,声教所被穷海涯。

男尽为臣女尽妾,琵琶处处民熙熙。

两江穿石壁,叠嶂倚孤城。舟向猿边下,人于鸟上行。

岩幽谷雾暝,野旷戍烟平。薄暮楼笳发,栖栖旅客清。

君为凫鹥亭,更作凫鹥诗。凫鹥为鸟虽甚微,君心仁爱乃在兹。

不忍壮者弋其母,儿童捕其儿,凫鹥母子何嬉嬉。

城头草静烟云迷,城下水暖菰蒲低。凫鹥朝傍云烟飞,倦来暮入菰蒲栖。

寄巢生子冬复夏,巢稳子大无人知。我思入境观君为,坐见三异于今时。

知君官久行亦归,亭上引满伤别离。岂惟丰人惜君去,虽我亦为凫鹥悲。

七十人稀,尝记得、少陵旧语。谁知道、五园庵主,寿今如许。书底青瞳如月样,镜中黑鬓无双处。与人间、世味不相投,神仙侣。
文汉史,诗唐句。字晋帖,碑周鼓。这千年勋业,一年一部。晔晔紫芝商隐皓,猗猗绿竹淇瞻武。问先生、何处更高歌,凭椿树。
白日青天一旦明。旧时勋业此时情。延英再许裴公对,商鼎须调傅说羹。
千万载,辅宗祊。擎天八柱愈峥嵘。将军犁却龙庭后,岁傍龟山奏太平。

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鳞。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

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马蹄带得淮河冰,洒向江南作晴雪。

潮阳僻在南海濒,十载不断干戈尘。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

将军高名迈前古,五千健儿猛如虎。轻裘缓带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此时特奉圣主恩,金印斗大龟龙纹。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明君。

宣威布德民大悦,把菜一笠谁敢夺。黄犊春耕万陇云,氂尨夜卧千秋月。

去岁壶阳戍守时,下车爱民如爱儿。壶山苍苍壶水碧,父老至今歌咏之。

欲为将军纪勋绩,天家自有麒麟笔。愿续壶民歌太平,磨崖勒尽韩山石。

日暮阴云郊野深,重阳到后菊花新。不因西峤残冰尽,争得东山一带春。

腊月八夜眼见鬼,便开大口说道理。
若向衲僧门下过,烂槌一顿无疑矣。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