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抒写居洛时留宿南园的感受。先写因园林偏僻,青草生遍,再写久雨初停,夜凉袭人。夜半酒醒,卧对满窗皓月,看万象俱寂,听群动皆息,此时的月下清景如同玉壶冰一般明洁,作者浸润其间,心灵也正一样地明洁,这是诗人借景喻怀。作者一直坚持自己的政见,不肯苟且迎合,以玉壶冰自况正见其高洁品格。此诗艺术上未见特别出色,以含蕴深婉启人深思。
开首两句写时节。时当初春,诗人却觉得春深,是因为置身于偏僻的南园之故。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有些难以抵挡这料峭春寒。
中间四句写夜半酒醒。在这雨后添寒的夜晚,诗人与好友相聚,痛饮一番后,酩酊大醉。夜半酒力发散,方才清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沉醉中醒来,再难成寐,于是便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但见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有心事的人往往如此:狂欢的时候,可以把一切都抛在脑后,然而一旦孤身独处,尤其是寂寂长夜难以成眠的时候,心头就会一阵阵地泛起涟漪。此时诗人便正处于此种心境中。他是想起了朝廷中那场关于变法的纷争。当初他在神宗面前与王安石争得很激烈,还给王安石写过两封信进行劝阻,可是王安石不听,皇帝也支持王安石,新法终于推行了,他想:我如此喋喋不休,难道是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社稷、为了君王吗?司马光并不认为王安石的新法有进步意义,而他本人也认为自己是出于一片忠心的,因此最末两句便道:“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南朝诗人鲍照《代白头吟》中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后人便以“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以后还有盛唐诗人王昌龄,他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来自比喻光明澄澈的品德,然而诗人在这里却说:我只怀疑“玉壶冰”这个比喻,还不足以用来比拟自己的明洁的品性和操守。这最末两句的点睛之笔,表白了诗人的心迹,也向朋友们流露了压抑于内心的一缕淡淡的委婉曲折之情。
此诗虽然寄慨很深,却出之以淡笔,由景而情,缓缓道来,语言显豁,不事藻饰,因而不显得抑塞,而仍有一种清新之感。
交甫之楚游,息影依乔木。道逢两仙姝,逍遥汉皋曲。
星宿缀明珰,云霞装鬾服。婉娈荡荧魂,花艳惊凡目。
目随袜尘扬,魂与芳风逐。结梦拟阳台,交辞同阿谷。
荣华橘是柚,贞芳笋成竹。江永不可方,微波春自绿。
旧德前朝在,传家后起难。江山留治迹,祠庙足辛酸。
兄仕初为令,君恩每改官。分符临夏口,建节过闽滩。
荒服南溟阔,雄藩列嶂巑。命提中典使,首立外台端。
经术良为本,科条亦可观。霜风清瘴疠,蛟鳄伏波澜。
陈氏尝惭长,诸袁实继安。公卿终可致,道德在无刊。
永忆家风厚,咨嗟狱吏残。深文堪惕息,考谳极创瘢。
昔滥京仓禄,䢅趋省户丹。循书黄案尾,默愧惠文冠。
隐几今怀耿,中宵每窃叹。政玆褒召杜,道必闭申韩。
陈臬虽无陂,推情或未殚。勿忧陈奏却,翻戒虑囚宽。
梅岭延冬燠,茆檐卧岁阑。公私相望切,引领属加餐。
江河去不息,金石仰而观。但未随流转,安能制汗漫。
亲情人所重,友谊古尤难。二士俱来意,遥知可岁寒。
阮生婴组緤,陶子去东皋。简性轻物务,牵役使心忉。
缅余沈中疚,偃息悦蓬蒿。嘉荐忝章句,虚劣愧时髦。
虽释负担勤,所患职司劳。案牍殊停滞,觚管间时操。
昨者铨衡召,辞谢未云遭。绵薄惧遗愆,绳宪安可逃。
履贵常近辱,执要思戒挠。古人亦何求,抱关窃所饕。
申诫周任言,写心输素毫。将贻沮溺哂,无为谢徂薅。
过元宵五日,灯山罢、寿筵张。喜盛集亲朋,争喧鼓吹,满泛壶觞。
八仙共教童子,送蟠桃封寄与翁尝。甘比玉杯云液,冷如金碗冰浆。
佳儿拜捧上高堂。擘破散奇香。恰半枚入口,身田温暖,腑脏清凉。
管取延年却老,转颜红发黑更瞳方。此去才周花甲,从头再数何妨。
杖血曾闻溅汉廷,孤忠旅望海云青。难回国步逃吴市,易了家缘问敬亭。
失序雁鸿天漠漠,经时薇蕨雨冥冥。空馀十二封章在,梦绕铜驼几涕零。
夕阳都在小楼西。更桥西。更湖西。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
马嘶。马嘶。路还迷。柳几堤。竹几篱。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且住拗花花未落,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