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日安之以诗二绝见招作真率会光以

直率由来无次第,经旬逾月不为稀。
篮舆但恨无人举,坐想纷纷醉落晖。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你喜欢
火山无冷地,浊流无清源。人生在艰世,何处避谗言。
诸侯镇九州,天子开四门。尚有忠义士,不得申其冤。
嘉木移远植,为我当行轩。君子居要途,易失主人恩。
我爱古人道,师君直且温。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
如何非冈坂,故使车轮翻。妓妾随他人,家事幸获存。
当时门前客,默默空冤烦。从今遇明代,善恶亦须论。
莫以曾见疑,直道遂不敦。
飞云过尽,明河浅、天无畔。草色栖萤,霜华清暑,轻飔弄袂,澄澜拍岸。宴玉尘谈宾,倚琼枝、秀挹雕觞满。午夜中秋,十分圆月,香槽拨凤,朱弦轧雁。
正是欲醒还醉,临空怅远。壶更叠换。对东西、数里回塘,恨零落芙蓉、春不管。笼灯待散。谁知道、座有离人,目断双歌伴。烟江艇子归来晚。
丝雨织莺梭。浮钱点细荷。燕风轻、庭宇正清和。苔面唾茸堆绣径,春去也、奈春何。
宫清老青蛾。题红隔翠波。扇鸾孤、尘暗合欢罗。门外绿阴深似海,应未比、旧愁多。

上清山腹正便便,剩纳风光似辋川。晓雨洗开新绿岸,晚霞蘸出嫩红天。

鞭浮野竹数茎笋,叶俯秋荷几柄莲。不是西湖最佳景,更于何处著癯仙。

滥登清显遇公朝,岂有才谋可致尧。拙守自惭成木强,宦游谁叹仅蓬飘。

醉来多谢提壶劝,归去宁烦杜宇招。好乐当年开口笑,此心无事愧重霄。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鸣雨过庭除,病骨崚嶒不自扶。强倚阑干成小立,萧疏,立困依然作宰予。

惊觉失华胥,楼外青山落照馀。谁似庄周能化蝶,蘧蘧,心上闲愁一点无。

正午风色高,遂泊苍溪县。
层崖抱林木,有寺藏葱蒨。
出船步危磴,荫密颇索转。
上到金仙家,缘空列台殿。
修篁挂县溜,坐觉炎暑变。
老僧晓经论,言语何贯穿。
引我上高阁,阑干俯江面。
寥寥百里内,山水尽奇观。
谁谓羁旅中,所见皆所愿。
汀洲白鸟聚,井邑青烟散。
乐此暮忘归,疏钟起岩畔。
徒倚下松门,尚怪舟人唤。

木落转深秋,衣轻怯远游。层城烟渐暝,孤树鸟先投。

灯影乱流水,筝声多酒楼。悠悠吴楚去,何处是严州。

哲兄卜吉地,百堵临江兴。崇制欲干云,瑰材屯如陵。

梓人各献艺,圬匠亦奏能。工师材指挥,意气何轩腾!

披图觇宏规,技巧诚足称。连楼可走马,绮阁高三层。

于兹宁君子,福至同川增。丁宁语后辈,堂构善钦承。

念余当此去,悲来欲填膺。屏营版筑场,惆怅不能胜。

花树种新活,江帆来相仍。何年重戾止?朱槛此同凭。

年少黄门客,轻衫四月天。
闲来弄酒盏,系马绿杨边。
半醉听黄鸟,高歌拂紫烟。
凤箫归去晚,台上月初圆。

素纨便面小行书,最爱风流半醉馀。芙蓉杨柳娟娟月,何处相逢解玉鱼。

济之沈沦者,家有常稔田。不能治生产,朝夕长燕闲。

甘泉贮屋后,美荫交堂前。茶香至日夕,围棋自穷年。

客来辄呼酒,五木锵锵然。所贵志意惬,何必致肥鲜。

东风卷海水,震荡娄江?。玉粒入洪涛,所忧粥与饘。

亦知性好客,何以得酒钱。咫尺行游地,欲往还迍邅。

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下界千门见,前朝万事非。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

曾试山中茗,无如雨后泉。浮花凝白乳,然竹散青烟。

禅榻论文细,虚堂晤语玄。何当谢尘鞅,来结碧山缘。

坐对槐阴月色过,碧空千顷溢金波。为看此夕清光满,不记中宵风露多。

丹桂开时香缥缈,素鸾掀处影婆娑。蹇予旧是蟾宫客,笑问嫦娥识面何。

骄虏初南下,烟尘暗国中。独召李将军,夜开甘泉宫。
一身许明主,万里总元戎。霜甲卧不暖,夜半闻边风。
胡天早飞雪,荒徼多转蓬。寒云覆水重,秋气连海空。
金鞍谁家子,上马鸣角弓。自是幽并客,非论爱立功。

杀人刀,活人剑。上古之风规,亦是今时之枢要。言句上作解会,泥里洗土块。

不向言句上会,方木逗圆孔。未拟议,已蹉过。正拟议,隔关山。

击石火,闪电光。搆得搆不得,未免丧身失命。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花径萧条芳信杳。却喜阶前,淡白幽姿袅。笼月千层分影小。

轻红点缀寒枝晓。

似比江边耽静悄。飘思金风,冷艳超尘表。珍重霜天香绝少。

何缘粉蝶寻飞绕。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