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这首诗开头写的是长期戍守边塞的士卒,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萌生思乡的情感。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则是渲染边塞士兵的凄凉心境和对温暖、对故乡、对和平的热切向往。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柳枝亦向南,是因为人从南方而来,似有同乡的情谊,因此,柳枝亦带有依依的感情,给予人攀折枝条以寄离情。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而到了夜晚,晚风中含着无数的沙尘,看着与故乡同样的明月,思乡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于是“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两句对那些以无数士卒的生命换取自己的功业的将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了这些铺垫,当读到“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时,对作者怨愤之情就会有深切的体会。这首诗写的是经过无数场残酷战争,士兵有一身的伤痕——“赤肉痛金疮”,而那些将领却成了卫霍那样的大功臣。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露黄一襭。向故人帽底,翻窥飞雪。病起重阳,帘卷西风晚寒结。
愁味伤秋更苦,惜缥壶、家泉冰洁。记冷香、呼取馀杯,清事隔篱说。
休道柴桑路远,小城正岁晚,人事凄绝。独坐遗芳,便有东风,不改漂摇柯叶。
枝头甘抱枯香死,有霜后、伶俜孤蝶。愿此花、从此休开,占断义熙烟月。
汉家南越郡,海上起高台。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
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山鹧空啼榕叶深,荔枝犹待春风发。
太守来游发兴豪,雪山日镜拥溟涛。右瞰双溪小,回瞻五岭高。
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别君且尽杯中酒,越王台上应回首。
皎皎明月光,盈盈浊水流。明月照浊水,不鉴心中忧。
我昔委簪弁,逝言守园丘。何期中愿乖,去去复远游。
岁月忽以变,山川成阻修。沈绵骨欲朽,契阔意多愁。
回首望故乡,瓜田行可收。丰歉常在念,颇为藿食谋。
去冬已饿殍,今春尚征求。贫无甔石储,生计焉能休。
去住关百虑,进退徒夷犹。惆怅孤明月,清光悬素秋。
昭陵遗泽深如海,金刘讵堪成事。异想天开,神奸惎闲,用到殷余夏肄。
宗英另峙。要沮我兵威,碍兹同气。监以凶蕖,柄操强敌自伊始。
惟王忠烈冠代,伐谋资庙算,储嗣先植。素志酬卿,青宫诏谒,帝亦驩然无忌。
兵权在己。论忘尽嫌疑,愈征纯粹。为国精忠,古今谁更比。
早同侍宦向长洲,今拥旌麾访旧游。自古风流诗酒地,韦苏州后蒋苏州。
归来出去,迦叶贫,阿难富。出去归来,南天台,北五台。
目前包裹,满面尘埃。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君乘一舸观东海,木落三江正杪秋。千古宫墙开创典,百年心印有传流。
村墟远近鱼成市,沙岛微茫蜃吐楼。拟赋雄文招二陆,归持新稿示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