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虬髯落落实离离,笔墨何心作此奇。共道岁寒有孤干,后凋谁识是连枝。
鸣鞭适大阿,联翩渡漳河。燕姬及赵女,挟瑟夜经过。
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客本倦游者,箕帚在江沱。
故人不可弃,新知空复何。
世路风波恶,扁舟去住轻。中流发清唱,千古有遗声。
吾观仕宦人,每每念丘壑。虽复非真实,兹意或间作。
譬如酒食困,番思茗饮乐。病苟稍稍去,旋复恣馋嚼。
嗟余困折久,甫得离蔬鳷。救口犹不遑,何遽厌杯杓。
念吾坚顽姿,本自甘濩落。兹游非得已,黾勉就人爵。
人生能几何,胡为久薰灼?宁为沙上鸥,无为笼中鹤。
山灵闻吾言,生平谨然诺。
红桥落日正初冬,橘柚垂黄霜气浓。杜宇声声啼别恨,郫筒款款送游踪。
风前白发三千丈,眼底青山十二峰。一水滔滔下夔峡,瞿塘滟滪险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