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
雨后山意闲,孤吟葛衣薄。淑风散松香,幽景变林壑。
飞云淡而归,宿鸟欣有托。谁欤大梦间,扰扰独先觉。
仲尼羁旅人,伯阳遁西漠。大圣古且然,吾氓任萧索。
黄金尔何为,适此悔吝作。服食不愿馀,晨炊饱藜藿。
不知何年树,寻根不能到。枝低独鹘借,心空百虫闹。
物性谋安居,催君路旁倒。
天纳吾家古朴城,祗将顽钝学痴兄。知君不误真衣钵,付与溪山执屦行。
呼韩款塞称藩臣,已知绝漠无王庭。驰突犹誇汉使者,纵马夜出居延城。
我有饮器非饮酒,开函视之万鬼走。世世无忘冒顿功,月支强王头在手。
帐下朔风吹酒寒,凝酥点雪红斓斑。想见长缨系马上,髑髅溅血如奔湍。
手麾欲回斗杓转,河决昆崙注尊满。酒酣剑吼浮云悲,使者辞欢归就馆。
古称尊俎备献酬,孰知盟誓生戈矛。斩取楼兰悬汉阙,功臣犹数义阳侯。
传舍联床惬客心,晓行湖上蜕埃尘。不嫌丑石湖堪倚,来助好诗惊有神。
我岂偶然拈意趣,君犹于此契天人。更寻茅屋东柯谷,为学将忘甲子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