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始移根,今日已映坐。沐露欲五寸,出草先几个。
林深带宿润,湑湑垂白唾。欣然千丈意,郁勃不可挫。
我无定居地,此计恐成蹉。他年欲待阴,日月当已过。
桑麻要生养,文字迫寒饿。柳传未可学,泛书真足课。
如何抱空疏,矧复习痴惰。嗜饮此山水,五岁饱高卧。
君看重来时,风雨夜相和。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枕前百念忽纷然,旧学新闻总现前。现到天明无可现,依前还我日高眠。
籴米归迟午未炊,家人窃闵乃翁饥。不知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
染指流涎各欲尝,既调勺药又和姜。食单蔬谱兼䱉议,合补东人江户香。
委巷全无长者车,脱巾散发掩残书。多缘示病耽慵懒,客至从嗔礼法疏。
灯市人疏,酒旗风静,上元时又过也。晚来一段闲愁,喜值舍人清暇。
茗香初泛,更新酿、如渑堪把。看内家、烟火新词,题遍水精帘下。
纵频醉、禁中杯斝。问何似、竹西亭榭。怪他江上春风,吹入异乡今夜。
兰膏微闪,有红粉、翠娥无价。叹年年、游子飘零,愁见碧绡图画。
嗟余亦萧瑟,万感荡无边。病骨迎秋瘦,羁愁逐雨悬。
风云幻人海,霜雪逼残年。对镜羞华发,伤时一怆然。
万里银河,凭空里、倒翻车轴。双阙外,沉云乍涌,六鳌山矗。
骇浪欲倾三峡水,飞流似挂庐山瀑。喜乾坤,顷刻变新凉,消烦燠。
风不断,烟还续,雨势急,雷声伏。见雕栏,碧甃跳珠溅玉。
天上甘霖膏泽远,人间禾黍沾濡足。算秋来,洗涤四郊清,吾君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