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书事五首 其二

大驾留西内,兹辰祀典扬。龙衣遵质朴,马酒荐馨香。

望祭园林邈,追崇庙祏光。艰难思创业,万叶祚无疆。

(1298—1369)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猜你喜欢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綵胜矜时节,其如两鬓皤。所欣解馀冻,已觉扇微和。

牧竖眠吹笛,渔翁起晒蓑。土牛蹄角赤,休咎果如何。

已废蓼莪篇,难荒常棣径。步屐不思归,共看花弄影。

画船插帜摇秋光,鸣铙传鼓水洋洋。
豫章太守吴郡郎,行指斗牛先过乡。
乡人出孰航酒浆,炰龟鱠鱼炊稻粱。
芡头肥大菱腰长,釂酬喧呼坐满床。
怪君三年寓瞿塘,又驱传马登太行。
缨旄脱尽归大梁,翻然出走天南疆。
九江左投贡与辛,扬澜吹漂浩无旁。
老蛟戏水风助狂,盘滑忽坼千丈强。
君闻此语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觞。
鄙州历选多俊良,镇抚时有诸侯王。
拂天高阁朱鸟翔,西山蟠绕鳞鬣苍。
下视城堑真金汤,雄楼杰屋郁相望。
中户尚有千金藏,漂田种杭出穰穰。
沉檀珠犀杂万商,大舟如山起牙樯,输泻交广流荆扬。
轻裾利屣列名倡,春风蹋遥能断肠。
平湖湾坞烟渺茫,树石珍怪花草香。
幽处往往闻笙簧,地灵人秀古所臧。
胜兵可使酒可尝,十州将吏随低昂,谈笑指麾回雨阳。
非君才高力方刚,岂得跨有此一方,无为听客欲沾裳。
使君谢吏趣治装,我行乐矣未渠央。

衣缁发可梳,云外卓庵居。佛换新花供,幡拈古偈书。

删松容径竹,种茗间园蔬。为应诸方供,山房尽日虚。

奇月必用重,谁与开其端。
贵阳而贱阴,於此亦可观。
况於五阴后,苍龙挂高寒。
林疏山骨瘦,宇静天容宽。
砉然遇九九,黄菊纷阑斑。
且开五言城,聊寄一夕懽。
凄其义熙后,甚矣天宝间。
陶社千古心,知者良独难。
卑官望雪心,有赋继梦渴。
旱气方兆朕,造物工式遏。
山城穷陋地,民愉牟麦活。
即今稼事宝,赵璧还秦夺。
忽讶天雪近,旋遭鸟乌聒。
丰年得奇谶,贺诗簉佳谒。
了知叶气熏,人定销天孽。
老眼眩盐絮,已不啻三阅。
瓣香为神报,无乃笑琐屑。
绝望羔酒醉,作意鹭股割。
赏雪须佳客,生恐无此说。
来年当更好,可但老农说。
来春还家吟,要使君击节。
今朝泚笔否,浩荡对云叶。
傥肯蹑凌兢,黍碗更一雪。

秋天今肃杀,山林凄且凉。游子临归风,忧心以多方。

皇天若浮云,报施何靡常。黄钟委尘垢,瓴甋登明堂。

吾生既不辰,子亦命无良。雄翡而雌翠,今朝难同翔。

哀哉骨肉情,临别徒徬徨。

帐冷香销夜。断肠吟、生平一事,最伤心者。记得琉璃为砚匣,新咏玉台频借。

春去矣、小楼花谢。诵偈朝云会现影,怨东风、两次吹兰麝。

看燕燕、香泥惹。

判官自判氤氲且。白尚书歌填长恨,再生缘也。世味从来皆嚼蜡,情绪偏同啖蔗。

梦断了、浮香精舍。君语如斯吾怕听,便英雄、泪也如铅泻。

儿女恨、那堪写。

少年裘马结交场,壮岁功名竹帛光。海内黄金看意气,人间白雪见文章。

还笏起,血渍袍,帘中乃云扑此獠。君不见,此獠扑杀罪亦当,仁师刘洎命合偿。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
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
夕照斜依竹,园花落近书。
年来惟懒拙,殊觉称幽居。

此邦最佳处,乃在城北隅。野田荞麦傍,松下复问涂。

酷爱古石峙,故缓羸骖驱。一生能几许,于兹十载馀。

夜榻醉卧稳,何殊故园居。

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自言晓书剑,不得学神仙。

风云落时后,岁月度人前。镜中不相识,扪心徒自怜。

愿得金楼要,思逢玉钤篇。九龙游弱水,八凤出飞烟。

朝游采琼实,夕宴酌膏泉。峥嵘下无地,列缺上陵天。

举世聊一息,中州安足旋。

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

朝来理行棹,一别萦千思。难为雁行留,执手空嗟咨。

新春三九左弧垂,惟有东皇造化知。不为等闲花柳计,独应长养栋梁姿。

擎天一柱宁论价,伴月孤根永不移。自昔中书贵多考,愿公难老过□期。

久旱苦无水,维舟八里湾。风生沙扑面,霞起日沈山。

深夜闻愁语,侵晨候启关。从来知世路,羡杀白鸥閒。

玄子来前,还忆汝,今朝初度时。是吾家几世,书香阀阅,我翁畴昔,心地坦夷。宅相伊何,泛红老子,汝母慈仁有儿。如今恨,倚门人去,和胆为谁。丈夫七十何为。算三十功名已是迟。要经天纬地,拓开实用,嘲风弄月,省可虚词。我亦平生,卮言徒费,犹酌檐花向九疑。团*好,待老吾泉石,留汝钟彝。贫,性亦疏散,房中惟有一败箧,以绳约之,箧中无所有,又以纸外护之甚严,暇日时复展玩。明年戊申,不幸先公弃捐,自是见辄呜咽,殆不忍观。皇庆壬子,玄免先公丧,又二年矣。先公在时,所定谢氏,岁久不克成婚。继妣长沙郡君,谋为玄毕婚姻,而玄方游湘中。继妣老妮启玄箧,取故衣浣濯补纫,以俟新婚。老妮目不知书,箧中文字,亦为所持去,此词亦在焉。玄归而求之,竟失其所,遍索十数日,无得,深自刻责,以为不能宝藏先人之训,遂为此生抱恨之大端。每至劬劳之日,则泣而识之,如是二十五年,屡尝之先公,冀阴相之,庶几复见此词,以无负付嘱之意。延佑乙卯以来,玄侥幸科第,历官中外,至元元年乙亥,叨恩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先公赠翰林直学士亚中大夫轻车都尉,追封渤海郡侯。寻蒙奎章近臣奏请,有旨申词臣,制碑以赐。玄感激之余,付书还家,嘱舍弟信翁,先白於弥。告祭之日,诸昆弟子侄咸集中堂,侄进老前曰,昨日偶治故书,得先祖手泽一纸,食殆半,乃寿八翁沁园春也。兄弟相视,大惊曰,此汝叔平时偏求而不得者,汝何得此。众取视之,果然,即付书报玄京师。二年丙子夏,谒告南归立碑。甫抵舍,侄即以词见遗。玄奉词涕泣,如隋珠和壁,去而复还,自计生平可喜之事,未有过此,呜呼异哉。词所谓宅相伊何,泛红老子者,谓外大父临贺府判理齐李公也。倚门人去,和胆为谁者,是岁免先夫人丧也。嘲风弄月,省可虚词者,玄少作颇患多,故先公以实学之也。犹酌檐花向九疑者,先公分教春陵时将之官也。虽然,玄之至喜者,以此词之失而骤得,则先公若有阴相之也,他日或可伯鲁授简之责也。其至惧者,则以先公期待之意如彼,而玄之疏文学所成就若此,其何以伯符不克负荷之讥乎。装既完,踪迹所至,必携以自随。三年丁丑,以侍讲学士召入京,戊寅春,以二品恩例申请,夏五月,进赠中奉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冀郡公。先妣追封冀郡夫人。六月甲申祭礼毕,因出此卷,再写善本,并致感云。男玄泣血书于贤良坊寓舍。圭齐文集卷十四
两岫如门久不关,皆言此路出麈寰。
山人笑道谁曾到,只有烟云空往还。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