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陆放翁诗卷后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天宝间的诗人杜甫,他的诗就是一部历史;他对着杜鹃鸟再次下拜,有感于国破民困,泪下如涓涓泉水。
龟堂老人陆游与杜甫旗鼓相当,所作诗有刚强正直的气概,直迫近杜甫的诗垒。
他穿着轻裘,骑着骏马,赏遍了成都城中的名花;又持着透明洁白的茶杯,在建溪品尝着名茶。
天下太平,宦游的足迹到过国中的一半;辞官归来,隐居鉴湖,与白鸥为盟,度过了晚岁年华。
喝醉了酒随意挥洒,作出了高超的诗篇上万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投身战场,亲手斩下敌酋的头。
床头挂着的宝剑白白地发出铿然声响,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大好河山落在敌手。
远远的青山如同一线,笼罩着蒙蒙哀怨;祖国的东南一带也燃烧着战火,恢复的大业已经成空。
陆游啊,你的后辈虽然见到了九州一统,可统治者是胡虏,在家祭时怎么开口禀告你这泉下的老翁?
注释
天宝诗人:指杜甫。杜甫身历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所作有“诗史”之称。其作《杜鹃》诗,有“我见常再拜”,“泪下如迸泉”语。
龟堂:陆游家堂名,他晚年即自号龟堂。
劲气:指刚强正直的气概。
摩其垒:迫近他的堡垒。
冰瓯雪碗:透明洁白的茶杯。
建溪:在福建,是产茶区。
承平:治平相承;太平。
麾(huī)节:旌旗与符节。此指做官。
海宇:指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
镜曲:镜湖边。镜湖在陆游家乡绍兴。
盟鸥沙:与鸥鸟为友,指过隐居生活
不负酒:没有辜负美酒。指喝了酒作出好诗。
月氏(ròuzhī):古西域国名。《汉书·张骞传》载匈奴破月氏国,把国王的头做饮器。此以月氏代指金国。
天南东:即东南天。
来孙:玄孙之子,泛指后代。

赏析

  陆游八十年间万首诗,“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一直鼓舞着人们抗击外侮,保卫祖国;尤其是在国家危亡之际,更激起爱国者的共鸣。林景熙这首诗作于南宋刚灭亡时,他披读陆游的《剑南诗稿》,被陆诗深深地打动。诗中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和报国雄心,最后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诗将叙事与抒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雄浑而劲健。全诗言近旨远、意深辞婉,句句发自肺腑,缠绵中见悲壮,在林景熙诗中很有代表性。

  全诗四句一韵,每韵为一段,表达一层意思。

  第一段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说他相当于唐朝的杜甫。在写时,先标举杜甫的诗是诗史,然后举杜甫《杜鹃》诗中“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句为例,说明杜诗反映了国家动乱,诗的宗旨是忠君爱国。在此定论下,再述陆游诗与杜甫旗鼓相当,性质相同,高屋建瓴地肯定了陆游。这样开场,避免了低手直截浅露的写法,从远处逗起,稳重自然。诗中“旗鼓雄”、“摩其垒”二军事用语,又密合陆游诗“篇中十九从军乐”的内容风格。陆游一生敬仰杜甫,向杜甫学习,他在诗中多次这样说杜甫:“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这是在说杜甫,也是说自己。在林景熙前,刘应时《颐庵居士集》卷一《题放翁剑南集》也曾这样说:“放翁前身少陵老,胸中如觉天地小。平生一饭不忘君,危言曾把奸雄扫。”与林景熙一样,都把陆游比作当代杜甫,不仅十分恰当,也深得陆游本心。

  第二段四句,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轻裘骏马成都花”,写陆游在乾道年间在四川任职的一段经历。陆游在成都为官时,曾写过《花时遍游诸家园》等赏花诗,所以林景熙拈出看花一事,以概括他入川经历。

  “冰瓯雪碗建溪茶”,写陆游在福建事。陆游在淳熙年间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事,所以诗举饮茶事,既是因为福建是著名产茶区,陆游又官管茶叶收购的官,一语双关。这两句所写,一东一西,跨地极大,故用以代陆游宦迹。以下便以“承平麾节半海宇”作一总写,然后说他晚年退隐家乡鉴湖。通过四句诗,有分有合,精炼地概括了陆游的一生;“承平”二字,已将他难以报国的不得已隐藏在内,尤为春秋之笔。

  第三段写陆游的报国雄心。承接上“承平”字,说他在承平时代无法实施自己的爱国抱负,上前线去杀敌,收复失土,只好沉湎诗酒,把满腔热忱通过诗歌来表达出来;而他胸中,时刻以未能手枭敌首为恨,所以空有豪情,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丧,无力挽救。这一段,隐曲地批判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高度概括了陆游一生的心事。渴望杀敌是陆游诗的主旋律,这类诗在陆游集中俯拾皆是,这首诗中“床头孤剑”二句,就是反用了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句。

  末段四句,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陆游当时是眼睁睁地看着沦陷的中原无力收复;林景熙所处的时候,中原依然沦陷,遥望北方,青山隐隐,笼罩在一片哀愁之中。

  更令人揪心裂肺的是,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也已打破,国家已经灭亡,只剩下东南一带,还有残余的宋军在抵抗元人。因此,诗人感叹,国势已无法挽回,陆游的后裔确是见到了九州一统,然而是被敌人统一,他们在遵照陆游遗嘱家祭时又怎么向他禀告呢?这一段,“青山一发”是化用苏轼“青山一发是中原”句;末两句是本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写得沉痛之极。这时候,诗人已经把陆游的悲与自己的悲完全融合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血泪。正如陈衍《宋诗精华录》所评的那样:“事有大谬不然者,乃至于此,悲哉!”

  全诗把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所题的是陆游的诗集,但在赞诗时更重在赞人。诗写得一意相贯,层层推进,悲壮雄浑,同时善于概括,尤其是在成句的化用上,浑如生成,自然的当,显示了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有宋一朝,外患频仍,南渡之后,更是国事日非,风雨飘摇。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在元兵追击下,崖山一战,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抱八岁幼帝赵昺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诗坛经受着时代凄风苦雨的洗礼。爱国诗人面对亡国的奇耻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谱写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郁哀切的诗篇。爱国主义成了南宋诗歌最深刻、最动人、最光辉的主题。它不仅在陆游、文天祥等诗坛巨搫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表现,而且在宋亡以后诗多遗民诗人的篇什中也有着鲜明的反映。林景熙这首《书陆放翁诗卷后》就是其中一首脸炙人口的绝唱。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猜你喜欢

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渔。

里数二千七百馀,两当冬夜宿中途。举朝五往东西蜀,还有区区似我无。

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少年学得跳胡神,十地三贤眼上尘。老去无端呈败丑,倒持霜刃与他人。

暮雨复朝烟,送君江水边。故人如问讯,道我忆临川。

双鸿不独问加餐,笔底纵横意万端。总为难呼中散驾,可能无恨远游冠。

枋榆社日吾宁老,桐柏春源尔自看。记取缑山明月夜,玉笙鸾背莫辞寒。

刘墙屈垒敌金汤,今继薰风写拒阳。久住扬州诗富艳,暂归孤屿句清凉。

檐声叠喜随花落,野色方期共竹光。偶苦河鱼今少愈,不应樽酒负鹅黄。

兹山韫奇胜,四野穷眺览。近峰擢矛剑,远巘矗莲萏。

云霞发光彩,气候变舒惨。啼禽不能名,秀芳多可揽。

招提就丘壑,初地首铅椠。精庐烂金碧,净供欢藜糁。

佛香昼绵绵,法鼓晨紞紞。林风忽飘摇,天乐随簸撼。

灵泉初发蒙,温液遂盈坎。异源判炎凉,及物万尘黕。

西南江路永,水墨画色淡。沤鸟破青冥,帆樯出葭菼。

吾人事探讨,绝境更平澹。悟真心自知,得隽首独颔。

剪茅地夷爽,筑基土强鹍。长松启门扃,怪石列窊窞。

遂初本逍遥,知略贵刚敢。颓龄惜鬓发,壮节露肝胆。

由来抱轩昂,岂复甘黯黮。辞满异多秩,掺袪嗟不寁。

高风故难继,弱质因自感。涧肩疲负任,勿药羞是鞓。

愿言尔为邻,宁使我馀憾。即今桑榆景,光翳将就晻。

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帐殿出空登碧汉,
遐川俯望色蓝笼。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
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

今辰今醮汝,弱植正须培。式玉成人始,盍簪长者来。

缃囊千古业,雪案九重媒。珍重康成训,深思应迈回。

南来受命佐为州,喜遇丰年暂出游。过岭崎岖寻道路,上山硗确治田畴。

修藤挂树龙蛇走,怪石攒溪雁鹜浮。赋役已宽词诉简,素餐无补谩优悠。

日之既逝,情亦既渥。宾委馀欢,主容不足。乐饮今夕,温其如玉。

一目四苍莽,突然见林丘。飞来灵鹫峰,幻出蓬莱洲。

浮图高崒嵂,石径通深幽。生公讲经台,曾闻石点头。

剑池杳无底,脩绠汲寒流。千古诧奇传,兹事还是不。

我来秋向深,良苗匝平畴。忧国愿年丰,一稔销百忧。

宦游何处醉离觞,疋马南行去路长。越国潮声空外暝,秦淮树色雁边凉。

行看绿水芙蓉美,坐识丹山荔子香。自古闽中无胜事,好凭歌咏赞琴堂。

卜宅依寒水,朝回只闭关。见君当落叶,此地有空山。

雨歇秋仍暖,官贫老更闲。登高何处好,屦杖许追攀。

几年人不见,林下掩柴关。留客当清夜,逢君话旧山。
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南陌虽相近,其如隐者闲。
雨霜地如雪,松桂青参差。鹤警晨光上,步出南轩时。
所遇各有适,我怀亦自怡。愿言缄素封,昨夜梦琼枝。
浦浦风来趁藕花。

外道粗心惯崄夷,老胡鞭影露针锥。行人拾得东门兔,谁管韩獹精力疲。

老去难为别,愁边更著秋。碧芦围野水,落日满行舟。

雁断西风急,天寒古寺幽。两乡无百里,能寄短书否。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