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道中一绝留题净慧壁

野酴醾发气薰然,睡起时惊雪入船。安得鸱夷三百乘,空令馋客口流涎。

鲜于枢

  鲜于枢(1246-1302),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 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猜你喜欢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累日雨不止,风高如作寒。三分虽过二,忽忽便向阑。

一身百忧集,况可计先欢。不见是无闷,念此聊自宽。

羊踏胸中昨夜蔬,不应扪腹怪如壶。
妇家得餔犹须忍,莫索槟榔笑尔臞。
山腰碧瓦郁参差,势压开元观阁基。
野气欲来云拂地,天光不动水平池。
飞檐鸟道愁相逼,故国人烟入俯窥。
便拟幽寻随杖屦,清秋幕府事文移。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
东陵岂是无能者,独傍青门手种瓜。

家傍红墙里。羡薇郎、桃花绶带,翩何清绮。白玉阑干黄金钥,别殿秋晴似水。

频宣召、綵毫才子。尘世那知天上景。但微闻、奏赋天颜喜,眉子砚,澄心纸。

鄙人琐琐吴蒙耳。怅生平、潜踪屠钓,埋名井里。一头绿蓑三弄笛,伎俩如斯而已。

只合向、江南閒睡。深感云霄凭问讯,算人生、几度逢知己。

燕市上,浩歌起。

夕阳西下水东流。怕经秋。又经秋。目送飞鸿,阵阵过南楼。

猛觉尖风寒翠袖,埋怨到,挂帘栊、玉一钩。

一钩。一钩。月当头。酒半瓯。香半篝。唱也唱也,唱不了、一曲凉洲。

笑问嫦娥,灵药几时偷。圆缺阴晴天不管,谁管得,古今来、万斛愁。

风骚谁继鲍参军,浩唱凌秋碧落闻。独秀峰头閒对酒,月华高出海东云。

公无渡河,河不公惜。
黄河犹可,奈此河伯。
爱君白发无覊束,命驾常为千里游。
一夜春江又回棹,当时风雨满汀洲。

鱼生八足背无鳞,海洞悠悠寓此身。偏有渔人来捕取,居然桀石欲投人。

雨洗松阴绿未乾,今朝山下倚阑干。一天露重月华湿,七十二峰生翠寒。

苍朮频烧烟雾蒸,紫藤初爇蕙兰清。岁除却忆升平夜,萧鼓喧喧满凤城。

叹息茶山识面迟,经过旧宅恨推移。听泉尚想甘瓢乐,抚竹如亲与物离。

千首未多行世集,数篇才刻住山诗。属君勉力任兹事,吾道祇今棼若丝。

塞鸿先秋去,边草入夏生。(见《酉阳杂俎》)

瓜果庭前月渐移,红丝穿罢醉佳期。天孙如许人间巧,一点灵机付阿谁。

岱宗太平顶,磨崖与天齐。左列则天颂,右刻张说辞。

文采与书法,不离近代规。汉封宛在周观东,秦坛夐出绝顶西。

坛前圆平值中峰,突兀上有始皇碑。年深雨渍百裂馀,析作两峰蹲半规。

面阳数字仍可辨,隙缝重衔苔藓皮。中间隐约见制可,完好可辨惟臣斯。

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

当时风雨有馀怒,岂容夸石独在兹。祇应神明爱九物,不肯轰击常护持。

昔年韩文公,曾赋峋嵝诗。字青石赤皆传闻,漫为咨嗟涕连洏。

何如亲登泰山日观峰,光怪特见绛气缠金虹。摩挲细读秦相碑,天门高咏来清风。

乃知山灵不相负,夜宿天边不忍去,醉倚云窗重回顾。

危楼矗霄汉,搔首旷无边。倚柱心犹惴,凭栏势欲颠。

俯看云匝地,仰视水连天。不见纯阳子,临风独怆然。

红筵绿酒扑寒香,树树梅花压粉墙。
忽见玉鳞飞夜月,自吹长笛坐胡床。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