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七首 其五

三冬枯木遇春阳,翠萼寒英喷古香。雪鬓老婆情未瞥,冷看花树哭檀郎。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猜你喜欢
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
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绤。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
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
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

子孝亲兮弟敬哥,训贤妯娌事翁婆。好遵孟母三迁教,须读张公百忍歌。

孝友睦姻孟任恤,智仁圣义与中和。当时曾子同杨博,子孝亲兮弟敬哥。

趁晴盖却屋,捉空种子麦。
安身立命即无忧,只须体究庭前柏。
坚守岁寒,青无变色,
唤作西业直指宗,瞎。

桃花逐水水初长,草色迷春春正阴。客子带将春色去,离歌肠断不成音。

电击流年七十三,齿衰气沮竟何堪。谁云有句传天下,
自愧无心寄岭南。晓漱气嫌通市井,晚烹香忆落云潭。
邻峰道者应弹指,藓剥藤缠旧石龛。
十五年前会虎溪,白莲斋后便来西。干戈时变信虽绝,
吴楚路长魂不迷。黄叶喻曾同我悟,碧云情近与谁携。
春残相忆荆江岸,一只杜鹃头上啼。
鹤岭僧来细话君,依前高尚迹难群。自抛南岳三生石,
长傍西山数片云。丹访葛洪无旧灶,诗寻灵观有遗文。
莫将离别为相隔,心似虚空几处分。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时人皆谓我狂生,蓬头垢面纵横行。神龙变化愧无力,失水乃与蝼蚁争。

哀哉天下日沉浊,孟轲好辩遭凌辱。从来君父若浮云,暮楚朝秦非反覆。

我今守道诚不详,孔雀何如牛有角。

风吹白苧晚凉生,乍试兰汤尚不胜。阿阁东头新月上,玉盂纤手自调冰。

四面山围一隙存,火攻石垒了残魂。忽怜阱虎能摇尾,如惜园葵不拔根。

毋为所愚常自裕,得行其诈顾君恩。翻言抚局轻挠败,嫁祸旁人入狱门。

客里思家且罢休,无聊怀抱不禁愁。鲥鱼苦笋过百六,又到一年春尽头。

碧潭新涨浮花,柳阴稠绿波痕腻。一声雷鼓,半空雪浪,双龙惊起。气压鲸鲵,怒掀鳞鼓,擘开烟水。算战争蛮触,雌雄汉楚,总皆一场如此。
点额许教借一,得头筹、欢呼震地。翻嗤浮世,要津搀进,奔波逐利。斗了还休,倩渠衔寄,三闾角黍。会风云、快出为霖,可但颔明珠睡。

自许诗堪老,原知死更传。山川书剑过,歌哭日星悬。

发岂风尘白,心犹道路怜。千秋江汉月,寂寞亦娟娟。

自怜野客都无著。
十月清霜重,临风彻骨寒。
苦无栖泊处,摆手出长安。

绿为帘幕翠为屏,半绕回塘半绕亭。午梦乍醒山欲紫,高歌有伴眼逾青。

坐来月色林间出,醉去松风枕上听。一度清欢吟不似,却疑佳思倚云停。

八十年来两鬓霜,寄情渔钓足徜徉。严陵不肯扶东汉,尚父何心事武王。

几曲狂歌悲晓月,一樽春酒醉残阳。从今谢却人间去,万古清风溪水长。

小艇缘溪行,系缆垂杨坞。绿野炊烟微,人家在春雨。

偶寻黄叶路,正值白云秋。到此尘缘净,悠然清兴留。

余粮分鹤饲,落果遗猿收。羡尔烟霞侣,逍遥物外游。

自有东阳,锦水城山,几千百年。记往时仅说,拥麾刻郡,而今创见,持橐甘泉。地脉方兴,天荒欲破,还为盐梅生钜贤。清和候,正风薰日永,作地行仙。
题舆小驻樵川。常只恐祖生先著鞭。算谁从井落,重新疆理,谁从襄岘,一洗腥膻。幕府归来,未应袖手,行有诏书来九天。勋名就,使吾乡夸诧,盛事流传。

琴。调急弦繁哀怨深。难成弄,料是少知音。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