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昆山送蔡广文

之子驾言迈,春览昆丘颠。钟秀自前古,闻名由昔贤。

昔贤去已远,兹山还岿然。玉气润凝雨,鹤声清闻天。

遥思解组日,何如入洛年。献纳有馀暇,为续昆山编。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猜你喜欢
翠壁苍崖水外山,山头茅舍两三间。
夜窗明月来临卷,昼户清风为启关。
霞绮障秋惊老眼,酒红潮面发衰颜。
集英一梦如今觉,犹忆当时晓趁班。
罨画屏中客住。水色山光无数。斜日满江声,何处撑来小渡。休去。休去。惊散一洲鸥鹭。

我行无町畦,忽逐春波起。平明发邺城,暮宿清河涘。

谯楼唱晚静,驿树惊飙驭。亭亭华月上,熠熠繁星委。

含晖穿幔翠,度影入窗绮。悲来兴视夜,空庭纵幽履。

飘如浮海仙,飞步不濡水。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径敞深秋,轮安满月,绿阴长对清圆。金泥衫冷,飒沓委金钿。

五夜馚馧不绝,凉如水,胜挟飞仙。乘风去,蕊珠宫阙,能得几回眠。

当年。携伴侣,小山沉醉,斗韵分笺。纵闲愁吹坠,不到觥船。

欲觅狂欢旧梦,谁知在、曲阁栏边。凭记取,生香真色,写照属黄荃。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壁水桥通别是天,瀛洲东望亦登仙。馆中群士有同辈,天下此官无剩员。

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班行旧会今稀少,莫怪相过意惘然。

寂寂沅湘流,长江上有枫。青蕙缘广隰,绿衡被洲中。

扬舲溯烟沚,遥曕二妃宫。二妃何婉㜻,搴馨振微风。

解佩遗下女,将以明我衷。光采不易合,精诚渺难通。

浮云蔽江皋,白日忽已晚。还顾苍梧原,何时翠华返。

徙倚危楼久,无言对夕晖。野花随处发,水鸟傍人飞。

自觉身无累,那知世有机。何劳战蜗角,万事转头非。

女鬟誇巧幻寒芳,送我东山紫翠傍。指似凤城烟月路,一杯当属水仙王。

近湖黯黯气常寒,指点宫亭渺莽间。
素色夜浮全楚月,绿光春浸十州山。
醉思天末骑鲸去,老怯风头听雁还。
柔橹声中知禹烈,愧无椽笔画孱颜。

千里乃咫尺,生贤如比肩。千载乃顷刻,圣起如踵连。

古今何寥泬,援琴扣商弦。南山有琼芝,五色含云烟。

采之思所贻,岁暮徒潸然。

高阁凌云眼界宽,野烟碧树有无间。天边孤鸟飞不尽,陌上行人殊未还。

魏国几回时事改,汴堤千古夕阳閒。愁来重倚阑干望,崧少西头是故山。

松风谡谡生夜凉,白露欲湿练衣裳。苍苍古苔遍幽石,石根烟筱连疏篁。

携手道人同徙倚,应是禅床定初起。笑指天边明月光,方寸要当如此耳。

摇落枝头□半空,纷纷群崔啅寒丛。
四山□合如封锁,霜角凭晴声更雄。
沪戎瘴疠窟,闽粤山水乡。
如何产此物,烂然照炎荒。
滞并释阳渊,嫩和改阴囿。
草色谁与媒,青青一何骤。
美人振长袖,伫立伤年少。
芳红不少留,况乃飘残照。
飘零可柰何,四气如环珂。
白云虽有反,不反亦已多。
曲流伤直水,远荫无近柯。
谁令天有汉,杳杳隔秋娥。
桂林有秋色,洞庭有秋波。
濯衣千仞溪,涤垢非悦眼。
涓辰万里游,宁以霖雨缓。
丈夫秉道心,摧挫志逾勉。
岂如甘与橙,南北随所变。
大鹏击逍遥,鹪粒有余羡。
嗜好非固殊,夫亦各所愿。

江边艇子小于棱,雪洒乌蓬白渐多。水浅更无鱼可网,老渔昼卧抱寒蓑。

客行倦徂暑,中道正病暍。
傍睨清泠水,快意思一啜。
路人急摇手,执勺未及咽。
细辨哑泉字,隐隐见题碣。
我意不无疑,强复忍其渴。
此口在人身,宣纳固有节。
末俗矜名论,胡为但噪聒。
谇语恒似詈,直谏本为讦。
不闻大庭内,市井争琐屑。
根株浸广引,声势巧虚喝。
锱铢较胜负,何异鼠斗穴。
安得饮此泉,永结谗夫舌。
宇宙复清谧,斯人免狂啮。
赋诗拟采苓,从此亦囊括。
师子咬人,狂狗逐块。
三十里来方始悟,何似当初莫入去。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