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短衣窄袖曼胡缨,意态纵横一座倾。耳后生风鼻头火,拓弦时作饿鸱声。
浦潮迎送朝还暮,匆匆燕来鸿去。北牖分茶,西窗剪烛,离合人生由数。
狂朋怪侣。记筹酒句吟,几回凝伫。絮影蘋香,梦中犹是少年路。
词华今度尚在,奈相如渐老,无计重赋。露底冰弦,梅边玉麈,留得风襟如故。
情高万古。想脱剑呼樽,气吞寰宇。不管春山,子规啼夜苦。
柅车为别始中秋,遽见霜朝爱景浮。自愧马期无少暇,祗应梅福有清游。
殷勤好句能相寄,哦咏幽斋岂便休。此段情怀何所似,月明更上庾公楼。
林樾箾森古洞天,玉堂风度自依然。仙家再辟丹邱胜,岭表仍传白雪篇。
新月云容浮沼外,夕阳山色落檐前。紫烟楼上频回首,何限文光北斗边。
多病襟怀易入忧,那堪惊别复惊秋。难追刘白樽前乐,尚约松乔世外游。
花发东篱谁共酌,草荒南浦只生愁。从兹冷落欢吟地,昼锦荣归兴狎鸥。
发兴自轮囷,临池见苦辛。问年穷不死,惊坐笔如神。
亦恨无臣法,应难索解人。莫将酬酒债,留尔伴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