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楼台金碧拥南环,灯火千门夜不关。满地烟花春似海,三更人立磨盘山。
点波心、如鸥上下,柳花疏淡相拂。烟埼伴惯垂纶叟,寄与鱼潮信息。
沙软碧。狎素影双双,冷梦湘奁隔。忘机自适。更泛泛浮来,闲闲散去,春水舍南北。
寻盟否,佳侣短凫修鹢。休文词赋堪忆。谁将廿四霜翎瘦,画到芙蓉艳色。
秋欲夕。盼锦缆牙樯,拍起愁千尺。月高江白。剩独夜苍凉,飘飘若许,天地一诗客。
驿楼郁郁古河滨,日日征帆送使臣。不共灯前一杯酒,谁知亭长是诗人。
道民初不忘天台,姓氏分明见密崖。为问松台千载鹤,白云何处不归来?
攲斜态亦自然佳,晕脸初匀镜槛排。看未回身春已熟,斑骓谁踏洛阳街。
幽情与物远,小饮傍山村。几折入松径,短墙开竹门。
吟将梅共瘦,人对鸟忘言。风飏余花落,茶烟绕榻昏。
青草白沙入渺漫,层层山色旧曾看。赤城晓日霞初起,黑谷晴岚雨未乾。
锦帕蒙鞍中使马,宝刀分脍内家盘。不才底事频行役,只合清江把钓竿。
七曲弯弯翠栎林,风吹万叶自清音。行人已在长松杪,回首原田似井深。
侨寓穷沧海,心栖快阁间。烟云浮四座,几席对千山。
阑槛何由见,神明怅未还。兴崇应有待,高躅付谁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