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直节何辞老石根,几回风雨共苔痕。自从悟得孤生意,行到梁园却厌繁。
当门树色非前度,绕沏泉声似旧时。一笑僧房那易得,故人期会莫教迟。
兹别可无愁,还乡岂浪游。田园重作主,家口半登舟。
雪意孤村远,鸡声别墅幽。送君翻自笑,归计转悠悠。
园庐春欲至,岁事此伊始。采芳入层云,散发不及理。
蚕眠桑柘繁,土膏农务起。龙斗未敢闻,巢父正洗耳。
十年裘马恋京华,此日重来迹未赊。尺五仍瞻垂衮处,寻常犹记典衣家。
尧年拟效华封祝,汉使真乘博望槎。独有故交零落尽,西风回首不胜嗟。
年时见君行路难,喜于长安新得官。日来见君邻妇哭,惊似蓝田寻得玉。
爱官爱玉乐有涯,爱君之诗无尽期。古人骨冷不复作,主张骚雅非君谁。
何年此招提,近在芝掌侧。巉岩耸苍空,云雾蒙绝壁。
相传千岁僧,于此寄畴昔。提携酌春酒,况乃社日逼。
俛仰天地间,一笑讵非得。
玉关金锁一重重,只见桃源路暗通。行到水云空洞处,恍如身世在壶中。
养拙藏愚春复春,清朝未达自嫌身。
谁知野性真天性,忘却平津是要津。
但有壶觞资逸咏,耻将名利托交亲。由来人事无常定,况是人间懒慢人。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却入 一作: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