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淅淅西风起,嗷嗷寒雁多。稻粱随处有,珍重采薇歌。
踏雪诗来起我眠,雪清诗绝两堪怜。极知慰藉春深地,不似仓皇岁暮天。
閒看红尘非世界,坐疑银海眩山川。万间广厦真谁事,昨夜先愁我屋颠。
残露洗青霭,倾河流素晖。自为生迟暮,遂令相赏稀。
生杀繇来总是恩,流离十载衲孤存。雁飞成字频遭射,金铸为人自不言。
迁史有文观未达,奯公无命道弥尊。殷勤拜嘱劳劳客,好向空花仔细论。
月过西窗衾似水。人在天涯,秋在虫声里。一院湿烟飞不起。
临风谙尽相思味。
珠楯玉栏闲徙倚。良夜迢迢,欲遣愁无计。卜得灯花私自喜。
无言悄立帘儿底。
万窟藏云造化宽,仙源路在小江干。三冬洞府幽栖暖,九夏星槎稳泛寒。
飞雁忽经天柱过,蛰龙犹向石田蟠。揭名为报红尘客,尽把兹岩取次看。
万家杨柳枕春城,形胜犹传古帝京。艮岳花飞空去鸟,樊楼歌散少啼莺。
嵩云西接三川雨,河水东流万古声。欲访玉津园畔路,亭台无际暮烟横。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