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环绿水抱西城。小舫卧闻莺。樱桃树底春衫薄,倚红楼、偷听调筝。
心事花开花谢,閒愁潮落潮生。
夕阳江上数峰青。烟草暗离亭。风怀老去如残柳,一丝丝、渐减春情。
重写绿窗旧梦,酒阑浑不分明。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啕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涧草岩花迥不同,他山何处避高风。层峦如出青云外,片石疑来白雪中。
下院有松孤鹤伴,上方无路一梯通。飘飘已觉吾身健,谁复蓬莱问海东。
我客古上谷,君侨辽之阳。翁翁者何心,造此离别场。
离别徂二岁,忽焉来帝乡。我昨得君书,昼夜以徬徨。
轻骑入军都,期君金台旁。君笑为我言,人为天所忙。
省亲返南国,觅举来北方。得马复失马,亡羊更寻羊。
六月不得息,萍梗随风飏。且喜见故人,一饫饥渴肠。
闻言感累欷,对饮倾百觞。姑作十日留,不妨次公狂。
或话陶公田,或抚毛生囊。时事或恸哭,旧学或商量。
诗或寻旗亭,曲或听教坊。或邀徐孺子,或款张思光。
名宰进姚合,懒仙招吴刚。肝肠热如火,嚼冰不得凉。
鴳雀处蓬蒿,乃思为凤凰。志意郁不遂,不敢偷太仓。
素心四三人,晨夕歌慨慷。嘤嘤求声鸟,萃集旋飞翔。
戢戢聚头鱼,堂策呼分行。我续出塞曲,君歌适馆章。
握手送登车,黯然同神伤。亦知终有别,胡竟聚难常。
亦知别不久,不久犹觉长。岂无寄书邮,不如觌面详。
岂无抚尘交,不如知心良。翁翁者何心,造此离别场。
愿言互鞭策,努力沛腾骧。更为语黄九,倔强母暂忘。
不自弃驽骀,犹堪报君王。彭彭冀野马,会看联镳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