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坐投林下石,秋声出疏林。林间鸟惊栖,岂独伤客心。
物亦有代谢,此理共古今。邻父缩新醅,林下邀同斟。
痴儿踏吴歌,娅姹足讹音。日落相携手,凉风快虚襟。
龙绡一幄,有灵芸针线,刺凤描鸾。秋水漾波澜。正洞庭归客,憔悴思还。
牧羊龙女,恰相逢、雨鬓风鬟。看多少、沙明水碧,一天愁绪漫漫。
却又早来橘浦,见儿家、绡宫璇阙生寒。贵主下云端。
更箱开青玉,珀映红盘。海天良夜,论恩情、可似人间。
绣到此、料应长叹,眉峰斜蹙湘山。
向来屡著敬斋语,正恐多言意未明。今日报君惟一句,工夫端的贵躬行。
我兄行派子相同,见子思兄意万重。骨肉千金官一羽,萍蓬深愧谩西东。
风细晨气润,月澄夜香寒。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断猿明月曙,疏雨碧梧秋。桥断春堤多积雨,溪深野碓自舂云。
竹深四壁生虚籁,山近半村无夕阳。芳朮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烧。
鸠雨欲晴桑叶晚,燕泥新湿杏花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