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器

梁园仲冬雪积阻,惨惨风乱平沙树。泥深马瘦不得行,缥缈金陵在何处。

青丝络酒提玉瓶,强出送子城东亭。旦望淮河暮江水,云飞鸿雁天冥冥。

李梦阳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你喜欢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颜色尤难近,馨香不易通。朱门金锁隔,空使怨春风。
言旋云洞兮蹑烟涂,永宁中宇兮安下都。
包涵动植兮顺荣枯,长贻宝贶兮赞璇图。

辕门返旆到康庄,甚宠传呼实鲜双。丽锦轻翻青玉案,高牙旁耸碧油幢。

令行遐峤真无事,盗息潢池不受降。会见追锋归禁密,独留威誉纪南邦。

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
栖迟册府吾如昨,流落江村汝可怜。
梦里漫成池草句,愁来空诵棣华篇。
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

闻说东归欲问舟,清游方此复离忧。却看阴雨相淹滞,莫道山灵独苦留。

薜荔岩高兼得月,桂花香满正宜秋。烟霞到手休轻掷,尘土驱人易白头。

黄金如竹色,竹老杖弥轻。拄入空山路,锵然闻玉声。

高高上无极,下见云霞生。早被仙人笑,为龙卧不成。

梅花集里识真梅,曾读梅花偈子来。
四海交游君倒指,江南只有贺方回。

去岁途逢岁欲徂,今年岁晚访浔隅。头颅未老心先折,世路多艰事屡殊。

知子淮南思桂树,愁予剑北问桑株。閒情廿载浑依旧,却笑虞翻走畏途。

天光连水水连山,贝阙珠宫咫尺间。
织女金梭投座侧,湘娥锦瑟奏江干。
杯邀明月清樽满,帘卷西风画扇闲。
歌舞渐阑更漏永,绛纱笼烛醉扶还。

晒罢空庭药果收,闭门无睡却梳头。过门几点黄昏雨,分与虫声半霎秋。

狮子峰头插将旗,凤凰山下草离离。三宫去后宫门闭,恰似钱王献土时。

潮退沧江露石矶,生缘千古一天衣。葛藤牙蘖依前长,影落长空寒雁归。

草木欣欣亦向荣,檐牙燕雀半生成。落花不扫柴门掩,自喜幽居见物情。

山水各宗支,结构分百脉。向背意态殊,风土因之隔。

于人何亲疏,适意成主客。昔我避乱初,小筑公山侧。

百家饮一泉,邻果任饱吃。人面或万状,性情无两格。

古姓聚为村,樵采名叔伯。午后始开门,槐花深一尺。

欃枪既扫沛深仁,群丑投戈尽束身。汤网恩宽三面解,轩台威耸百蛮驯。

蕃歌人踏关前月,铙曲风传塞上春。直画青丘为比户,不须戎鼓节金錞。

露叶烟枝傍水涯,洞庭春色漫相誇。素罗双帕无由致,不及金盘进御瓜。

自笑懒翁今转懒,柴门近午未开关。道经半卷翻三日,祇向檐前卧看山。

勋业簿中频点检,只添白发与苍颜。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