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翠蛟亭

每到秋风忆翠蛟,三年此地小游遨。
如今着脚缁尘里,犹梦亭中阅怒涛。

  丁黼,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县)人。淳熙十四(1187)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军逼近成都,时城内兵不足七百人,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丁二次出城应战,说:“我职责就是镇守疆土。”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包围,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猜你喜欢
芝桂虽芳。
难以饵鱼。
尸位素餐。
难以成居。
磁石引铁。
于金不连。
大朝举士。
愚不闻焉。
抱璧涂乞。
无为贵宝。
履仁遘祸。
无为贵道。
鹓雏远害。
不羞卑栖。
灵虬避难。
不耻污泥。
都蔗虽甘。
杖之必折。
巧言虽美。
用之必灭。
济济唐朝。
万邦作孚。
逢蒙虽巧。
必得良弓。
圣主虽知。
必得英雄。
螳螂见叹。
齐士轻战。
越王轼蛙。
国以死献。
道远知骥。
世伪知贤。
覆之帱之。
顺天之矩。
泽如凯风。
惠如时雨。
口为禁闼。
舌为发机。
门机之闿。
楛矢不追。
若为天畔独归秦,对水看山欲暮春。穷海别离无限路,
隔河征战几归人。长安万里传双泪,建德千峰寄一身。
想到邮亭愁驻马,不堪西望见风尘。
灼灼红榴,垂垂绿柳,庭户清和。罗绮香中,十分春酒,几叠高歌。
遐龄欲问如何。记平十、阴功数多。千载今朝,笑看池面,龟戏青荷。
乱山影直危楼起。天涯目断雕阑倚。寂寞过东风。行宫烟雨中。
长安何处日。城郭今寒食。谁待翠华归。片云天际飞。
月移花影来窗外,风引松声到枕边。
长剑舞余烹茗试,新诗吟就抱琴眠。
酒醅初泼青螺髓,香篆常烧紫马鞭。
九曲溪头冲佑观,清虚堂里有神仙。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圣明朝,旷典乘秋举。大飨本仁祖。九室八牖四户。敕躬齐戒格堪舆。盛牲实俎。并侑总稽古。玉露乍肃天宇。冰输下照金铺。燎烟嘘呼。郁尊香,云门舞。仿佛翔坐,灵心咸嘉娱。众星俞美,光属照熉珠。清晓御丹凤,湛恩偏浃率溥。欢声雷动岳镇呼。徐命法驾,万骑花盈路。献胙慈极,寿同箕翼,事超唐虞。看平燕云,从此兴文偃武。待重会诸侯,依旧东都。

云物起争岩石秀,水拉行带野花香。一山应接知无暇,赖有青春白日长。

谁把閒愁付绿杨,我疑浑是别离肠。每教啼鸟呼春色,更共平芜送夕阳。

山下人行云惨惨,渡头船去水茫茫。高楼亦有思归客,莫望天涯寻故乡。

玄理本甚察,悟见独何鲜。请看小丙子,跪拜綵衣展。

荻芽荐鲊脯,缓醉味岂浅。鞭辔惯驰奔,戈铠觊息偃。

我归当复来,岂惮仆足茧。

阴天闻断雁,夜浦送归人。

山耸寒肩乱岣劳,蹇驴冲雪尚游遨。野桥谩道关清思,不及袁安卧最高。

没踝银沙步履艰,崎岖冈岭路回环。汗流仆从沾衣背,健足番儿意自閒。

危楼一角月三更,酒态撩人半醉醒。短笛腔中愁落魄,卖花声里幸无名。

烧残绛蜡心还热,披上绯衣色更明。可惜成荫先结子,不教飞燕试身轻。

吴楚风光美甚都,好雕肝肾细扪摹。
还家若问东西事,为举新诗当画图。
倚阑观四远。近有客登临,故相磨难。山形欠舒临。小峰峦云树,晦明更变。江淮楚甸。又何曾、分明在眼。但临深、自觉身高,未可便名博见。
休辨。吾心乐处,不要他人,共同称善。痴儿浅浅。因他谩说一遍。问还知宴坐,回光收视,大地河山尽现。待於中、会得些时,举觞奉劝。

东西渡瀼溪,溪转峡角对。奔腾逐江来,飞舞与人会。

中蓄万古灵,排空障旌旆。根穿潜虬宫,石压飞鸟背。

荡摩出宝气,倏忽走光怪。神仙归有所,云雨出其内。

势极衡湘长,高与天谷配。何年破山腹,于此纳万派。

讹传{敝巴}令凿,转忘禹功大。屹为巴西门,险绝蜀东塞。

妾有绿绮琴,中含凤凰音。
不为《黄鹄操》,试作《白头吟》。
河中锦鸳鸯,比翼相因依。
落花随飘风,各自东西飞。
物情有不同,贞心以为保。
春葩折秋霜,容华岂常好。
芙蓉出绿水,见别污池中。
白壁荐泥涂,乃与瓦砾同。
妾有五色丝,为君制衣裳。
朝朝勤拂拭,夜夜为薰香。
将心置君腹,知君忘不忘。

万里无云月正高,翠禽啼断酒初消。灵均自是非知己,不写芳魂入楚骚。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