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慥(?—1155年)为南宋初道教学者。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曾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晚年隐居银峰,潜心修道,主张“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编成《道枢》四十二卷,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包括义理、阴符、黄庭、太极、服气、大丹、炼精、胎息、金碧龙虎、铅汞五行等。曾慥死后被列为理学名臣,进祀乡贤祠。
断雁沈踪共倚栏,定应齐客解偷关。忽惊辽鹤排空至,何啻廉珠昨夜还。
假宠已惭名下误,强颜终愧笔头悭。江流有尽情无尽,须把高风付子山。
红云飞一朵,鸾鹤下、叩真妃。是江夏无双,吴公第一,两好门楣。
相逢瑶台擘脯,说蓬莱、清浅事依稀。兴庆池头命妇,鹿门山下贤妻。
恰依然椎髻牛衣。四十九年非。趁苕霅霜红,洞庭水碧,茶崦渔扉。
回头莫论旧事,记满湖、灯火醉翁归。坐上麻姑天姥,膝前谢瀹王微。
炎曦代暮节,溽景布萋阴。迎风抗高馆,疏牖匝重林。
百卉熙嘉月,洽土重丰霖。中庭始及霁,芳蕤忽以森。
即事寡喧垢,投足类幽深。朝艺植余杖,时还散我襟。
处世常希寂,委顺故怡心。何必东山下,考筑始投簪。
铛坐听清话,鼎来宜笑哗。诗谈五字律,禅说一枝花。
未肯传衣钵,先须借齿牙。老婆心更切,黄檗正栽茶。
山堂昨夜起秋风,景物萧条便不同。岂是天公嫌冷淡,故将林木染黄红。
泰山天下山,方山屹相对。何时巨鳌趾,中断神斧快。
遂令齐与鲁,划若中作界。阳坡青磝磝,阴崖白硙硙。
众峰如环城,盘盘一都会。一径入灵岩,十里行竽籁。
飞泉何处来,石梁纳高派。金碧閟精蓝,未到气先迈。
钟鱼集万指,陈迹向千载。何人僧伽藜,入壁了无碍。
铁君岂知道,證此身不坏。异类服猛逸,草木动光怪。
信知像教力,超越范围外。年来笔墨废,政坐耳目隘。
不行万里脚,恐负三生债。济南山水窟,岩寺风烟最。
乞我一把茅,飞身入图画。
成室于今五载多,寄人篱下意如何。戏嬉犹恋童游处,迟久方携妇爨过。
地为公超还作市,人钦康节共营窝。应思尽庇贫寒士,莫逐风人隐轴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