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白玉堂前树,风清月影残。无情三弄笛,遥夜不胜寒。
帝青天映曲尘波,时有游鱼动绿荷。回首家山又千里,不堪醉里听吴歌。
紫坛仙路隔烟霜,缩地真无费长房。身计祗应和雾隐,诗情敢作上天狂。
驻颜药在心仍病,折翼门高梦亦妨。最是丹丘无事鹤,人间翻苦寄书忙。
鹤毛鹿迹长交路,荇叶蘋花亦满川。炙背每临檐日底,曲肱时卧树阴边。
一区绿草半区豆,屋上青山屋下泉。如此风光贫亦乐,不嫌幽僻少人烟。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白发不少假,转眼春复秋。
人生妄自必,殁后真贻羞。有歌在座侧,有酒盈金瓯。
不乐徒自械,不饮空自囚。一室有代谢,宁为他人谋。
先生乐道慕前人,又被书徵觐紫宸。诗卷巳随官棹月,布衣还染属车尘。
文章共喜遭逢晚,礼乐应知入问频。登眺凤台多制作,邮筒珍重寄河滨。
猎猎西风捲客衣,茫茫衰草澹斜晖。山横暮霭牛羊下,树带寒烟鸟雀归。
几杵疏钟鸣梵宇,一村镫火掩柴扉。林梢喜见初生月,照我骖騑下翠微。
妾家长干住,嫁与里中儿。愿同比翼鸟,生死恒相随。
岂知别离苦,郎作襄阳贾。昨夜邻船开,寄书与郎去。
大堤花正飞,歌舞醉芳菲。但言估客乐,谁劝不如归。
郎如白石郎,妾似青溪女。花落板桥南,年年长独处。
何日下江潮,相迎皂莱桥。还忧风浪苦,中道滞归桡。
高秋气爽碧天寥,共说今朝胜别朝。归路且逢僧院去,数声鱼磬远相招。
海上成连去不回,人间都道伯牙非。知音纵有钟期在,一半琴心已化灰。
千载传闻孰是非,高梧脩竹晚风微。欲知古寺曾栖凤,楼殿今无燕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