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淮安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注释
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
蓼(liǎo)、荇(xìng):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茨菰(gū):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双鬟(huán):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
采菱(líng):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赏析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诗歌的前两句选择水乡特有的蓼荇这些植物,白描而绘其色“疏红” “青” “花白”、状其形“小如萍”,寥寥几笔,生动、形象,而又简炼,朴素、自然。水乡的景色美不胜数,但作者却只抓住几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水乡植物点染水乡的气氛,虽然没有精工描绘景物和浑然的风土人情,但以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悠远的淮安水乡的景色。景幽心亦静,转而由景过渡到了对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却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创作背景

  杨士奇在明朝是个从建文至正统的四朝元老,这一时期政局比较稳定安宁,他的诗歌也多讴歌太平,风格简淡和易,平正安闲,这首小诗即是这一时期杨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水乡的宁静和平,反映太平盛世。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苍茫大荒外,风教即难知。连夜扬帆去,经年到岸迟。
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或有归风便,当为相见期。
水国不堪旱,斯民生甚微。直至葭菼少,敢言鱼蟹肥。
我到荒村无食啖,对案又非梁谢览。况是干苗结子疏,
归时只得藜羹糁。
杖屦相随任处便,不唯空寄上方眠。
归时亦取湖边路,晚映枫林共上船。

病懒空怜负壮图,盛年齿发已凋疏。栖迟辕下如老骥,展转书间似蠹鱼。

瞑目自持存息法,闭门重广绝交书。花开顿觉身强健,行药窗前喜自如。

风动一轩花竹,琅玕青锦薰笼。怜才自是宋墙东。更识琴心挑弄。
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冰肌玉骨信俱融。不比巫山何梦。
朔雪飞花趁岁阴,喜看不觉酒杯深。
应时自合苍生望,泽物真同上相心。
未怕春风融粉水,恍疑江国见梅林。
西山一夜千层白,那复能留寸碧岑。

西山高,胡为高。上有磨天之巨势,下有黄河不测之险,甚于蜀道之难。

西山高,长安之路如云霄。乘无逸驾兮飞无劲翮,我欲往兮有千艰百险之相辽。

西山高,长安之路如天遥。夜短梦不到,白日其心劳。

西山高,我欲往兮方穷处于蓬蒿。恩之大兮报不可以速,太山之重兮置之有若鸿毛。

西山高,无如之何兮徒引领而长谣。青门路兮有时到,愿公之寿兮如松乔。

无烟漠。集仙观里飞仙阁。飞仙阁。巍巍高耸,半侵云廓。尹真法体方圆药。人还心敬耸诸恶。耸诸恶。本来灵物,免教流落。

庭树凋西风,落下叶几片。寒蛩四壁吟,云端有归雁。

万境觉萧森,俄感时物变。

谁见苍龙劈石开,此峰元自胜飞来。阑干截断山头雨,赑屃翻将地底雷。

寒甚祇疑云是雪,霜馀每恨叶成堆。坡仙独对无言说,惭愧搜诗日几回。

远看云吐吞,近见日出没。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

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

同是思乡客,君先著祖鞭。骊驹歌落日,去雁入高天。

莫恋河滨粟,当耕谷口田。亲朋傥相问,为报已衰年。

北园有一树,布叶垂重阴。外虽饶棘刺,内实有赤心。

古柏青衫锁翠霏,寥阳金阙隐玄扉。幡幢影动群仙下,星斗坛空独鹤归。

高阁云深分树色,修廊雨过湿苔衣。壁间若问双龙迹,化作天池宝剑飞。

平生推久要,留滞共三年。明日东南路,穷荒雾露天。
旷怀常寄酒,素业不言钱。道在贫非病,时来丑亦妍。
过山乘蜡屐,涉海附楼船。行矣无为恨,宗门有大贤。

蹠远登高感浩襟,唳鸿啼蟀付长吟。丘中狸貉争先后,塞上风烟黯古今。

侧望乾坤双袖手,自开蹊径一生心。零秋到处多蒲柳,省识青青松柏林。

偶地逢清旷,披襟谢毒尘。竹烟浮槛细,鸟语傍檐驯。

日暮云连屋,楼高月近人。寂寥城市夜,坐对露华新。

灼灼庭前花,春风斗红紫。随荣复随谢,盛衰偶然尔。

草木岂无情,谁能一生死。我思更如何,欲种菩提子。

雄关高峙镇岩疆,百二河山此设防。当日丸泥封不得,至今锁钥势犹强。

功名我已输杨仆,逆旅君无出孟尝。欲考图经辨新旧,迩来秦汉几兴亡。

松萝水竹石经门,山纪人居别一村。木道参差骑涧过,水舂清劲隔林闻。

尧无帝力余耕凿,秦有逃民自子孙。戈甲纷纷满天地,我来应愧德璋文。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