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归宗寺

墨池秋水石苔寒,晋碣唐书野火残。一丈草青绀殿里,争教赤眼不心酸。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你喜欢
淮南卧理后,复逢君姓汲。文采非寻常,志愿期卓立。
深江东泛舟,夕阳眺原隰。夏夜言诗会,往往追不及。
柴门鲜人事,氛垢颇相忘。
爱彼林间静,复兹池上凉。
托心时散帙,迟客复携觞。
况有陶篱趣,归禽语夕阳。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
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
剃发多缘不代耕,好闻人死恶人生。
祇园说法无高下,尔辈何劳尚世情。
一年三百六十日,赏心那似春中物。
草迷曲坞花满园,东家少年西家出。

衰病侵寻岂故时,暮年怀抱祇公知。彊论出处初无意,底有文章更好奇。

王气山川元自壮,归心茅竹敢嫌卑。中原趣下王正历,尽使遗民复汉仪。

鱼儿海后麓川行,力替权珰主用兵。鸱嚇但能欺蒋贵,凤鸣谁得禁詹英。

綵缯舁去恩何滥,蟒绣衣来宠可惊。复辟功名人所讳,讼言臣子入南城。

南邻幄丹宫,赤伏显符记。朱陵曜绮绣,箕翼炯、瑞光腾起。每岁秋分老人见,表皇家、袭庆迎祺。
天子当膺,无疆万岁。北窥玄冥,魁杓拥佳气。长拱极、终古无移。论南北东西。相直何啻千万里。信难计。

郎住西水头,妾住东北浒。何能冰遂合,永免风波苦。

刘子穷经处,柴门野水滨。俗人那可到,往哲自相亲。

道在宁论命,家空不叹贫。幽栖如可遂,迟子结南邻。

诗成忽忆秦宜叟,曾话虞山好景来。飞瀑珑玲满松桂,晴岚深浅出楼台。

买田阳羡终难必,迁鹤辽城岂重回。吾谷烟霞无恙否?只应猿鸟有余哀。

灵菊植幽崖,擢颖陵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荏苒光阴岁月寒,禅家赢得共盘桓。
个中消息无人会,愿闻提唱祖师关。

太行之势高倚天而险拔,地鸿蒙磅礴不可以涯际兮,中原万古之名山。

山中之路不知何年始开辟,羊肠萦纡孰得以形状,险巇可畏惊尘寰。

下瞰涧壑微茫之天井,上拥峰峦缥缈之云鬟。商来贾往迤逦而不绝,梯危磴绝劳跻攀。

嗟予乘蹇十步五步一下,时见草腥而木恶,土老而石顽。

搴衣扶杖以登顿,远望俯视黄河之在目,微如潦水澄一湾。

山家诛茅斩木作旅馆,小如蜗舍蔽风雨,衣食之资何其难。

一尺树根不出土,凿臼舂米于道左兮,行人为叹生涯悭。

流民负戴襁褓者,吾亦悯其妇寡而夫鳏。青林仰不见白日,中无人兮不可以久留,三日之路万曲而千弯。

惟有珍禽奇鸟得所乐,惺忪巧语和绵蛮。石城之畔几蹭蹬,石苔树藓苍斓斑。

黄崖之巅雨中过,行不可行,立不可立兮,使人睥睨凋朱颜。

欲下未下更回首,不数马陵之道居庸关。卓卓仙李英华秦仲裔,梁栋之梓非茅菅。

往返相送五百里,我独东去君西还。翩翩文采不忍别,双鹄飞入青云间。

传道授业有师在,愿加雪窗萤几之功兮,寸阴莫使成虚闲。

后日南宫战艺想得隽,玉笋并列枫宸班。送君有诗无好句,芜词正望重加删。

半帆冷月空江口,枫荻晚烟横。归鸿无数,乡心几许,如此秋声。

尊前掩面,凄凄切切,细数生平。琵琶哀怨,青衫憔悴,一样销魂。

乙酉春阅海王肆,此帧弃置墙壁间。蠹蝇玷识者少,购之三百青铜钱。

拂拭锦贉露奇秀,平远如见江南山。昭法先生昔飞遁,弱冠早赋《招隐》篇。

布衣草履绝城市,涧上上沙诛一廛。终身不受安邑馈,日高往往无{炊鬲}烟。

潜庵慕道屏车骑,末由一睹园绮颜。俗流好事幻赝鼎,谓曾造膝相周旋。

骨董之羹不足道,独惜轻䃣贞玉坚。作此画时岁癸酉,是为康熙卅二年。

不署元号题甲子,柴桑思晋心皦然。先生时年七十二,慭遗一老应华颠。

越岁甲戌便委蜕,遗人间世登上仙。我因重续图经记,十年前曾寓渎川。

闲随巾拂拜祠下,寒泉秋菊歌神弦。涧户无人夕阳静,时有白鹤飞上天。

水流绕屋岩花笑,但闻琴筑鸣涓涓。于今聊浪万人海,青山不到轩窗前。

芝讪鹤怨良自愧,衣化为缁何能湔。秋风起兮我当去,扁舟采莼西涧边。

归来林下自仙流,结构茅亭事事幽。二顷稻田春遍种,一区蔬圃熟堪收。

瓮头酒美临池酌,花下诗成与客酬。此外红尘都不到,何妨山水恣夷犹。

苍岛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势翻空。烟凝远岫列寒翠,
霜染疏林堕碎红。汀沼或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
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苇惊钓翁。

重炉香烬漏迢迢。不似春宵。还似春宵。薄烟深院杏花梢。

难道明朝,便是花朝。

凄风冻雪雨潇潇。镜里容销,梦里魂销。邻娃莫去踏春郊。

吹断秋腰,瘦减裙腰。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馀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