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草木摇落,秋天肃杀气氛令人悲伤。在高高的城上,望到了北极星辰。

旅居他乡的人大有人在,经国济世难道就真的没有人了吗?

一旦有了机会,我就会像鸟儿顺着风,加速翱翔,像神龙一样,带雨归来。

我们相互协约共同努力,现在天地间正布满烽烟战尘。

注释

木落悲南国:草木摇落,秋天肃杀气氛令人悲伤。宋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木落:草木凋落。

北辰:北极星。

客:客子,旅居他乡的人。

经济:经国济世。《晋书·殷浩传》:“足下沉积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相期:相约。

烽尘:烽火与烟尘。古代边防有战事,举烽火以报警;又战马奔驰,扬起烟尘,故以“烽尘”婉指战乱。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景;接着,颔联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零在外的游客,把刘、杜二位友人比作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人才;颈联把刘、杜二人比作搏击长空的大鹏鸟和直上九霄的巨龙,进一步突出刘、杜二人的匡世救时的才能;尾联诗人与友人相互勉励,决心戮力同心,以解民于倒悬。诗为登高远望所感,既是勉友,也是自勉,表现出诗人对处于战乱之中的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希望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感情自然真挚,于昂扬中见沉郁。

  首联“木落悲南国”,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也点明时在秋令。从《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可以想见,诗人是由草木零落想到美人迟暮、国事衰败因而发出悲叹。诗人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仰望高空,只见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旋转。这不禁使他想到孔子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是,现实是“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登西城门》)这句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颔联由望中众星拱卫北辰引出登临者的思绪。诗人是一个有怀抱的人,曾道:“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从这里可以设想,诗人此次出游的目的,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考察社会形势,以便待时而举;二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经济”人才,共同实现理想。“经济岂无人”,既有“夫子自道”的意味,又含对刘将军、杜文学的期望,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坚强信念。

  接着诗人在颈联中写出了自己待时而举的愿望。“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一旦有了顺风的时机,这只“风云未便,未容黄鹤轻举”的鸟儿,就会像添上新的翅膀一般翱翔。从这里可以看出生于乱世的高启,在对自己归宿的取舍上,是把火候看得老一些的。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张士诚即占领了他的家乡吴县,开始了对苏州十年的统治。当他的好友们纷纷投奔张氏幕府并且劝他仕张的时候,他却婉言谢绝了。这是由于“风云未便”,他不愿“轻举”的缘故。“龙归雨在鳞”,一朝风云际遇,诗人就要像神龙一样,行云行雨,比喻逢时奋进。

  尾联“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诗人和刘将军、杜文学互相约好,一起努力,收拾这“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的烽火连天、战尘滚滚的局面。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出,这位被“文字狱”腰斩的诗人,决不是那种放弃社会责任,坐等天下太平的“纷纷儿女”辈。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群雄并起,天下纷乱,给社会百姓带来深重灾难。这种现实,促使高启写下一系列反映社会动荡,渴望天下安定的感乱诗,这首《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正是其中一首。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你喜欢
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苍苍烟树闭古庙,
中有蛾眉成水仙。水府沉沉行路绝,古龙出没无时节。
魂同魍魉潜太阴,身与空山长不灭。东晋永和今几代,
云发素颜犹盼睐。阴深灵气静凝美,的砾龙绡杂琼珮。
山精木魅不敢亲,昏明想像如有人。蕙兰琼芳积烟露,
碧窗松月无冬春。舟客经过奠椒醑,巫女南音歌激楚。
碧水冥空惟鸟飞,长天何处云随雨。红渠绿蘋芳意多,
玉灵荡漾凌清波。孤峰绝岛俨相向,鬼啸猿啼垂女萝。
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云没烟销不可期,
明堂翡翠无人得。精灵变态状无方,游龙宛转惊鸿翔。
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始知仙事无不有,
可惜吴宫空白首。
萧萧垂白发,默默讵知情。独放寒林烧,多寻虎迹行。
暮归何处宿,来此空山耕。
翩迁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欲问玉京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
填空密雪借风威,深闭蓬窗昼掩扉。
待学仙人乘鹤驾,未容寒士泣牛衣。
连篇妙语千金重,满合黄柑数寸围。
细酌清樽酬夜月,更看庭树作花飞。

去日尝登太白楼,重临画槛挹寒流。丹山有路通瀛海,黄菊多情傲晚秋。

千里烟波有客思,满江风雨动乡愁。酒酣极目天涯暮,远浦人归一叶舟。

此日秋风绝可人,年时炎溽尚伤神。且看晓色清如洗,转觉寒光翠欲嚬。

松下有时晓鹤舞,溪边无数白鸥驯。便须酌酒酬心事,莫谩支吾愧此辰。

红翻茧栗梢头遍。
偃屈霜青,*层烟碧,□□□古人间。山光林色,常伴住人闲。元有仙风道骨。□心趁、玉笋朝班。归来赋,不因五斗,谈笑挂衣冠。九难。谁不羡,商山橘弈,渭水渔竿。引相君玉子,助发幽欢。□□寿觞多少,南溟共北海波澜。君知否,庙堂有意,相与□寒岩。
肯将生意待春回,尺寸灵根破雪栽。
爱护成阴十年后,漫山彷佛鲁祖来。

延陵采地荒榛棘,延陵遗庙成瓦砾。延陵野老归吊古,独立斜阳长太息。

尘埃野马纷满眼,城郭人民总非昔。共惟泰伯吴鼻祖,三让高风冠千古。

周衰列国俱战争,卓尔云仍踵遐武。去国躬耕江上田,曰附子臧非浪语。

天伦义重情所钟,屹立狂澜见孤柱,此义孰可比采薇?

西山孤竹子,此情知者谁,获麟老笔十字碑。德音寥寥二千载,陵谷几番经变改。

江南近代淫祠多,梁公不作可奈何。于乎祠堂之毁还可屋,礼让风衰较难复。

汉家兄弟歌布粟,唐家兄弟相屠戮。何当大化一转毂,于变浇漓作醇俗,九州八荒春穆穆。

泰伯延陵断弦续,芳也未死当刮目。

文始通道源,含光隐关吏。遥欣紫气浮,果验真人至。
玄诰已云锡,世荣何足累。高步三清境,超登九仙位。

芳洲一曲水冥冥,揽胜凭虚春眼醒。绕寺烟光分树碧,隔江山色抱城青。

花飞细雨云卿圃,草满斜阳孺子亭。时自太平身自放,不烦人识少微星。

帆影下回汀,湖光带晓星。草荒微子墓,树远沛公亭。

凫掌牵船縠,鱼须著网腥。沮洳虽不恶,吾道未飘萍。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千山万水家乡路。今年又山故园花,来岁花开定归否。

归去归去须早归,近日江湖非旧时。

几度来游几赋诗,又因将命到灵芝。
三呼祝了君王寿,偷眼湖光立片时。

路隔城南烟树苍,满天风雪隐斜阳。年衰自叹匏长系,病久翻疑药不良。

安得逢人忘我相,每因看月觉云忙。虎溪别后东林远,清梦时教到上方。

星桥夜度,火树宵开,灯月光交射。翠檐铜瓦。相辉映、隐隐绛霞飘下。风流艳雅。向柳陌、纤纤共把。筵宴时、频酌香醪,宝鸭喷沈麝。
已是欢娱尽夜。对芳时堪画,条倡叶冶。鸳灯诗帕。嬉游看、到处骤轮驰马。十千换也。惟好事、寸心难谢。听九衢、三市行歌,到晓钟才罢。

一大藏教閒葛藤,尽大地人跳不出。梦庵本是奇衲子,夜半扶桑吐红日。

拈起凌霄峰顶茶,却是洞庭湖上橘。三千世界庵摩勒,放开捏聚谁能诘。

松风涧水自谈玄,却笑区区论权实。

忆昔寻幽兴未终,重来洞府访仙翁。
十年尘世身将隐,千年华阳路暗通。
山水只如前日好,松杉似与老人同。
明朝又入黄尘去,回首青山一梦中。
长江分东西,下流隔沧楚。
方船漕红粟,出节须调护。
催科急星火,踏浪轻尘土。
公私此一时,长短要相补。
水生春岸阔,江争桃花吐。
饯宴地得频,片帆会当举。
烟鬟小姑山,晓镜女儿浦。
雁雁破行飞,鸭鸭避人语。
平生钓竿手,只合江湖去。
因君偶别离,感我犹羁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