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寒夜月光洒向庭院深处的屋内,珍珠帘外梧桐树影斑驳。
孤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秋霜将落,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
注释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此诗前两句用写景铺垫手法,描写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寒闺怨”。后两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绘了一幅天寒岁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孤寂凉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头。  第一句即点明时间:深夜,而寒月历来是秋冬两季的代名词。“洞房”两字可理解为新婚后的洞房,而“洞”又有深远的含义,也可理解为处于庭院深处的房间。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个“静”字就让这本该是温暖融融的居所显得不同寻常的冷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

  第二句更是将冷意继续延伸,“真珠帘”即为珍珠帘,尽显其华贵之意,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显露出屋子主人身份的高贵,但即使是高贵的女子也摆脱不了空守闺房的寂寞。帘外的一株梧桐树,静静地立在院子当中,月光摇落,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

  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第三句第一个字就点明此刻的季节,正是寒霜将落的深秋。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忽然,她感到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但暮秋深夜,秋霜还未降落,女主人公玉手先知,预先通过手冷感受到即将到来的霜露,这不免引人遐思。

  第四句给出了答案,原来女主人公并没有就寝,而是坐在灯下裁剪衣服,要赶制寒衣要寄给远方的征夫。气温骤降,手里的剪刀立刻变得冰凉刺骨,她这才知道屋外就要下霜了。而下霜则更加说明屋外的寒冷,同时也反衬出闺房的冷寂和独守深闺的落寞。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

  全诗虽似简单,实则丰富,写得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简意丰,一“知”一“冷”,通过写闺中少妇寒夜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创作背景

  这首闺怨诗,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大约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前后。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白居易从忠州调回朝廷。时宪宗去世,穆宗继位,宦官把持朝政,天子纵荒,宰相才下,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政治非常黑暗。加上朝廷以为藩镇割据已经平定,天下太平无事,令各军裁减兵额,激怒了无业的士兵。公元821年(穆宗长庆元年),河北地区的朱克融、王廷凑和史宪成等兵将又乘机拥兵割据。朝廷发兵十五万人平叛,但财竭力穷,毫无建树,只是给广大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寒闺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也含蓄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战乱征戍的怨恨之情。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山县秋云暗,茅亭暮雨寒。自伤庭叶下,谁问客衣单。
有兴时添酒,无聊懒整冠。近来乡国梦,夜夜到长安。
白首书窗成巨儒,不知簪组遍屠沽。
劝君莫问长安路,且读鲁山于蒍于。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白发徒自负,青云难可期。
胡尘暗东洛,亚相方出师。分陕振鼓鼙,二崤满旌旗。
夫子廊庙器,迥然青冥姿。阃外佐戎律,幕中吐兵奇。
前者驿使来,忽枉行军诗。昼吟庭花落,夜讽山月移。
昔君隐苏门,浪迹不可羁。诏书自征用,令誉天下知。
别来春草长,东望转相思。寂寞山城暮,空闻画角悲。

觉新凉如波。报佳期到了,鹊早填河。屈指频移玉漏,乍抛金梭。

蟾影淡、银潢拖。望碧空、秋云罗罗。恰红袖同携,画屏无睡,相约拜星娥。

良宵好,休轻过。有天酬情债,人惹诗魔。仅夜凭阑徙倚,把杯吟哦。

幽梦短,离愁多。较世间、尘缘蹉跎。笑暮暮朝朝,神仙奈它儿女何。

高斋只尺小蒙城,三载逍遥傲吏情。不是春风常入梦,谁知蝴蝶等功名。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春风瑶草芳,桃花满村坞。云林烟雾深,丁丁响樵斧。

岚翠湿衣襟,空山半疑雨。乐哉萧散徒,麋鹿自成侣。

长啸倚岩崖,清风迈千古。

隆替理之常,仕进难固必。在事寡尤悔,于心孰欣戚?

从来黄甘里,先庐颇完葺。虽非大哉居,亦异环堵室。

归来宜晚岁,怀抱得所适。讴吟及芳辰,言笑共佳夕。

赤城有霞气,光照五色笔。门前有大路,而无车马迹。

幸焉返初服,素愿于此毕。冥冥江上鸥,矫首羡归翼。

道吴山头龙目卧,叠嶂重冈深紫逻。灵湫瀑布千尺长,古寺神杉十围大。

崇祠坎坎风雨来,樵径丁丁鸿雁过。郡人夜望北斗魁,下有突兀青莲座。

仲辛肆事展明堂,磬管锵鸣更令芳。
苍璧肃阵勤圣主,二觞嘉荐属认皇。
云车天上纷纷下,月鉴庭中穆穆光。
八举亲祠俱响答,吾皇诚意感穹他。

十五入深宫,盈盈百花中。芳年恒自惜,旖旎当春风。

深宫日如电,荏苒繁华变。二九已当头,君王难识面。

粉黛易相亲,谁为国色人。昭阳欢宴月,兼照翠眉颦。

长门人已老,难比羊车草。薄命不须嗟,客颜我偏好。

崔嵬霜干欲凌云,俯映寒梢数尺春。
须信苍髯净明老,坐中容有散花人。
谁唱双棺薤曲悲,前声未断后声随。
人间父子情何限,可忍长箫逐个吹。

黑云压天天欲崩,奇气郁狱忠魂青。精灵千古托片石,碧血黯淡波痕腥。

身后流传代能守,钱李递藏非一手。文人珍赏到吾师,出处相依得其偶。

朅来呼朋拓作图,墨气冉冉飞襟裾。挑镫把玩不释手,阴霾惨淡沈精庐。

夜残狐哭瓦镫死,月黑鬼啸荒坟孤。乾坤正气入激烈,屋瓦欲震冤风粗。

想见圜扉闭寥寂,血泪模糊洒胸臆。荷校苔榜法何酷,恩重身轻甘一掷。

此心难转同坚贞,尔石无言深惨戚。七十九字留遗铭,饥鹰饿虎长哀鸣。

曹郎有胆蚺蛇屈,宰相无心铁石轻。我行濡毫重呜咽,泪珠红洗鸲晴血。

题罢天风震窗纸,铿然如听石头裂。

被杨花、带将春去,飘扬一路无定。满庭绿荫丝千尺,枝上旧香吹尽。幽梦醒。对晚色、秋千院落人初静。柔条弄影。奈翦翦轻风,冥冥细雨,惹起万千恨。
云山路,休蹑高楼独凭。楚天一抹烟暝。娇莺百转飞鸠去,何处可寻芳信。心自省。念咫尺、青楼应怪人薄_。归期将近。料喜鹊先知,飞来报了,日日倚门等。

诛茅竹里似岩栖,面面窗开翠色迷。长听雨来虚榻外,安知日转画栏西。

奚僮扫地收新箨,吟客敲门看旧题。我欲相寻无路入,鹧鸪何处隔烟啼。

雨气合天地,江村何处边。孤樯心共拄,五柳路如悬。

糠覈终相倚,风波历自怜。平生望云泪,为尔续长川。

诏书一尺洗寰瀛,舒卷雷霆万物惊。
天只无私均雨露,地缘强半是榛荆。
人间疾苦言堪疗,塞外豺狼腹未盈。
不是朝廷用桑孔,丁宁浑只念苍生。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