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歌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过从顿谢懒尤添,倦卧终朝不捲帘。晚饭都无官米气,始知身已是苍黔。
一阳潜复自黄宫,难变霜髯作少容。方伯以时均宴衎,野人不幸困龙钟。
望尘修敬惭无及,举白承欢恨莫供。但有诚心腾善颂,愿随寿斝祝椿松。
官为秦世柱下史,生忆尧时丙子年。家世从前多寿骨,侯封不必羡神仙。
落日孤城动鼓鼙,愁中画角不胜吹。山川萧瑟秋云净,草木凋伤莫雨悲。
多病马卿聊假日,数奇李广不逢时。卷帘白水青山里,隐几无言有所思。
仰窥石下垂,仄步石横拒。平生耻折腰,至此随仰俯。
兹为青莲龛,榛莽限深阻。扪苔负壁行,魂弱不敢语。
悄然风叶飞,恐有山魈觑。元人旧镵碑,洞狭不容武。
侧身偶蹲窥,砐硪垂玉箸。昔人绝技传,未肯草木伍。
好奇此雕镌,作计亦良苦。久立畏森寒,攓衣出苔户。
携将白石还,好向僧厨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