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在《南乡子》中反复表现了这一题材。其十七云:“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就是描写当地采珠者夜间随潮乘月,沿溪入海去采集珍珠,约近拂晓,摇船归家,缆系岸柳,沽酒解倦之情景。此篇“归路近”云云,则是集中写采珠者“棹穿花过归溪口”,虽没有直接描绘采珍珠的劳动场面,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采珠劳动的赞美。三句一转,前三句写人,后三句写景;前者畅快奔放,后者沉静蕴藉。两者有机地统一,很好地反映了采珠者劳动归来的愉快心境。
小船“吱咯、吱咯”地摇进,离家越来越近了,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有板有眼地放开喉咙唱起来,悠静的水面上,歌声分外清晰响亮。“归路近”是人物的内心判断,暗示已驶过漫长的路程,有劳动后的疲乏,更有近家的喜悦。“扣舷歌”是人物的行为,因喜而歌。歌抒发心意,快畅胸怀;歌者得意而轻松。采珠者欢歌之余,又沉入对方才劳动的回忆:“采真珠处水风多”。“水风多”指风势大,呼呼扑面。突出“风多”乃暗示采珠处水面开阔。至于劳动的艰苦、收获多少。回忆中没有明言,但从人物前面的心情中可以体会到。“水风多”的回忆,是由归程中拂面而来的微风触生的。这三句,词人写歌声、写风声、写船行,写人物变化着的心情,用动态的热闹的笔法,写出采珠者归来时的欢快、兴奋、悠然自得。接着三句,词人一反前文,脱开人物,换以静态的笔调写景物: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除了一个“过”字可以看出船在行进外,画面简直是寂静无声。其实这还是继续写人物的愉快心情。这些景物是人物目中景物。人物兴奋过后沉静下来,但心情仍沉浸在喜悦之中。
雀环名家清白后,才情德祖尤孤秀。石麟玉虎从天送,骥子龙驹堕地走。
安仁弱冠文如江,百斛龙文力可扛。劫来云间一战霸,盗窃名字纷纷降。
几人昏暮叩剧孟,时复中分一囷赠。老人留眼看升平,饥溺非君谁请命。
我以从游识阿戎,君亦折节交孔融。文律周旋避锋锐,酒杯潦倒安疏慵。
心期已许尽千卷,腹痛仍要酹一钟。归路方愁离别长,十日不见闻凶殃。
见说灯前转尘影,空无一念余榻床。深闺欢眤屏绝迹,独乞黄面西方粮。
眼暗西河十年痛,长将客抱啼清梦。自得先生为弟昆,两何一瑴欣相共。
膝上摧龙掌碎珠,剪茅揉蕊芝兰枯。文章气谊扫地尽,曷禁宇宙成榛芜。
莫怪两翁相视血,女未亡人男嗣绝。零丁困苦巧相类,求取何方相解脱。
医王用药如用兵,多多益善还益精。先生得此作良相,岭南岭北咸知名。
一壶高挂门如市,闹中静注轩岐经。雷公炮制得真诀,坎离既济丹初成。
大丹皎皎如秋月,小丹熠熠如流星。青囊药裹留不住,光芒飞出香山城。
香山城外东林叟,闻人说项心怦怦。一朝奇穷得奇病,闭门忍痛声咿嘤。
医王过我良不偶,恍有神物通精灵。刀圭入口生羽翼,相将御风归太清。
先生劝我且住世,假我大药希遐龄。金匮神剂益气饮,药炉旦夕蚯蚓鸣。
参苓持赠不足惜,一诺为重千金轻。沉疴两月如隔世,艰难万死方一生。
自笑小乘衰相具,致累大人囊橐倾。投桃报李非所喻,天荒地老难为情。
忆昔东林开社日,主宾相得如胶青。蹉跎十戴老将至,溪上不闻三笑声。
两年病苦同寒食,十日霖雨天冥冥。冷烟不绩香厨火,孤影独对虚堂灯。
儿童菜色不忍见,病夫骨立中屏营。笑谓儿曹且安隐,老夫病起初学行。
行将走遍四天下,纵横八极如掌平。熊先生,熊先生,四海之内皆弟兄。
君如天上风,我作水中萍。天风披拂无远迩,萍水聚散何时停。
愿得杏林兰若长相近,吾道不患无居亭。
少年抚长剑,放浪三河滨。累累道旁者,云是金邓坟。
歘翕随龙飞,策符登茂勋。南阳多贵人,烜赫阗未轮。
委身今黄土,千载不复晨。首阳有采薇,饿死谁为闻。
遗义凛秋霜,见者常酸辛。
怅独立兮思君,渺予怀兮缤纷。俨音容兮如昨,思之苦兮言不成文。
天地辽邈兮公今何之,遍历寰宇兮公归无时。东挂弓兮扶桑,凌万顷兮茫茫。
为观日兮忘归,岂沧海兮无梁。北饮马兮渤海,涉幽都兮屡惊以骇。
疑道路兮孔艰,忽回辕兮中改。西揽辔兮流沙,问借宿兮谁家。
寻青牛兮旧路,为聃老兮停车。南弭节兮百粤,探蛟龙兮窟穴。
时海上兮遨游,弄明珠兮夜月。公挟元气兮与居,出有入无兮归于大初。
梧桐影薄兮凤凰饥,丛薄不深兮麒麟絷羁。安得归公兮相与遨嬉。
重曰骥马千里兮扼于中道,塞草秋黄兮商飙浩浩。
长剑倚天兮殒于中宵,河汉凄凉兮斗牛寂寥。我调丹青兮绘公肺腑,意长笔短兮颇觉心苦。
闽海之涯兮闽山之阿,招公不来兮涕泗滂沱。
气候逢秋晏,蛩鸣入户闱。檐空看雀斗,天阔暮鸦归。
风急飘庭叶,寒光著客衣。重阳故人境,应念赏心违。
别君虎丘山,归云如鸦松树间。山公聚石坐说法,白虎台前去复还。
至今台上金精伏,清气潇潇满林谷。城中之人岂解事,但见寒泉绕岩木。
君行慎勿停吴舠,修名要与山齐高。酒酣君去我亦别,后夜山头望明月。
沾城东望接清流,景物荒凉雹后秋。客里不堪闻野哭,封章欲上叹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