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这一联的铺垫,下一联就容易理解。“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形成了这首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拟借丹青画作图,退休老子作渔夫。凤凰池上虽荣贵,何似清闲看浴凫。
酒至期晨漏,风来破夕阴。星辰垂户小,蟋蟀语庭深。
白眼千年思,青天一夜心。并随秋色动,四顾起萧森。
竹杖行过暗怆神,同来况尽异乡人。日光独照黄金地,天意还留紫塞春。
岭徼十年独是梦,江南六代锦成尘。可怜对此浑多泪,不道空门泪亦频。
权珰鼓臂撼太清,九有崩腾如沸羹。攫金白昼作欢笑,饩养枭獍娱心情。
苞苴竿牍势倒海,布流成风谁解改。潘郎猛心猛于虎,万事不知惟荐贿。
东郊恶少张赤髯,欲取潘郎头作醢。横行蹂践一万家,曲眉卷发死如麻。
踆踆赤子走不辍,泪血双滂殷土花。失律谁驱乌合众,狂来跳入姚源洞。
三千性命等鸿毛,快剑长鎗业赍送。天寒岁莫霜雪暗,浮世空悲一场梦。
汝提十万横磨甲,桂海春波觉犹狭。虺蛇积血腥锋铓,蛟蜃残骸牣唼呷。
且看铁骑疾如风,鼠怪狐妖捲地空。宣尼惨淡居夷志,雾释冰消一啸中。
廉纤小雨作春愁,吹湿长云漫不收。架上酴醾浑著叶,眼明新见小花头。
问词坛、湖南垞北,风流偻指堪数。霓裳梦断无人听,惆怅雅音非故。
惊逸句。又千顷,湖田渔唱传新谱。移宫换羽。似白凤梳翎,青鸾掉尾,幽艳共谁语。
兰台侣。自脱朝衫归去。寻盟早主鸥鹭。闲云更忆西泠隐,心折吴家乐府。
吟玩处。爱香细、帘疏玉轸调琴趣。最牵愁绪。正梅子黄娇,海榴红绽,烛剪夜窗雨。
张氏母袁称寿星,生绍兴庚申今有百五龄。子孙耕稼食可饱,女妇纺织衣称情。
白发既脱生黑发,耳目聪明长步行。五朝皇帝恩广大,一老平时身太平。
乡里皆庆喜,县官问姓名。阖门漏屋下,上诣县官厅。
太夫人之面可识,太夫人之堂可升。即前再拜问起居,谢官下念田里氓。
尊高年以长其长,凡为人子沸欢声。
莺声蕴藉百劳忙,取次春愁到草堂。闲按贝多翻字古,偶烧波律发炉香。
柴车蜡屐荒三径,诗卷棋枰乱一床。还忆茂陵吟赋客,渴来容易耗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