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茅斋

孤斋悬清夜,孤枕秋虫边。
飒飒松林雨,汩汩流暗泉。
所思在远方,揽衣不能眠。
山半歌者谁,山僧如哀猿。
归子慕(1563~1606)字季思,号陶庵,学者称清远先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年四十四岁。散文大家归有光第五子。归有光有六子,子慕为归有光五十八岁时所生,幼有文行,清真静好,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再试礼部不第,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嘉善吴志远最友善。所居陶庵,槿墙茅屋,诗歌以为乐。卒后,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2]  。子慕著有《陶园集》四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望夷宫里失天真,走入桃源避虐秦。背上落红吹不起,至今犹带武陵春。

锦帐郎官塞诏年,汀洲曾驻木兰船。祢衡酒醒春瓶倒,
柳恽诗成海月圆。歌蹙远山珠滴滴,漏催香烛泪涟涟。
使君入拜吾徒在,宣室他时岂偶然。
太守驱征旆,翩翩西过关。
冰容先腊至,膏雨逐春还。
绿树游沙苑,高楼看华山。
从来京辅地,出入尽崇班。

读书荒寺隈,居止近人境。身在糟醨中,未敢傲独醒。

矢志程先民,迩言或不领。至人能敛锷,余乃无馀颖。

安得一豁然,明月与同炳。

暖风吹帐日光迟,恰似清和四月时。黄鸟不知人懒起,未明啼上绿杨枝。

昔日公孙瓒,临岐祀北邙。潸然感先德,忘却在殊乡。

烛借穹庐火,牲求牧泽羊。荒寒一瓯雪,聊抵奠椒浆。

昔闻九里松,夹路响清濑。今寻双桧峰,壁立众山外。

危磴垒丹梯,阴霞成紫盖。平临江海宽,俯看丘壑碎。

人生若飞箨,倏与流飙会。濡首尘坱间,宁识沧洲大。

乘风叩阊阖,浮云接衣带。

新绿愔愔长茂材,嫩流漠漠养深苔。一梭金影缗蛮过,半缬花光剥啄来。

槛竹鸣边垂粉箨,池萍缺处落肥梅。閒中偏得园林趣,更觉清和意象开。

海曲山河洞府低,蓬壶阆苑海东西。仙人玉女时游集,不许桃源过客迷。

梦缠绵,魂怨抑。前事漫思量。朱楼高处见垂杨。那信是他乡。

莺自怜,花自惜。此意甚人知得。缕金鸂鵣绣罗襦。

曾有泪痕无。

翘首西楼月又生,蛾眉七度对离情。不知此夜纤纤影,照到征人第几程。

昔年情绪,忆绿窗调笑,细语爱吴侬。流苏微响处,自忖风流,人在画屏中。

闲听戍角,声声响、泪滴铜龙。恨当初、并肩花底,衫映石榴红。

匆匆。一时分手,别意如烟,剩酒痕花血,尽思量、罗襦半解,宝髻微松。

鱼函新叠回文字,应还仗、一点轻鸿。销魂地、难忘云树葱胧。

华星不可摘,飞雨若为听。忽暝翻巴峡,兼秋响洞庭。

甲兵连夜洗,丝竹暂时停。几度销银烛,沉思赋窅冥。

内景元从太素分,空花无际住缤纷。室生虚白光疑月,肤达中黄气若云。

玉局降神从地见,宝珠遗响自天闻。碧桃木老春常在,方外谁能识隐君。

双燕集兰闺,双飞高复低。向户疑新箔,登巢识故泥。

依櫩本相贺,近幕愿同栖。

路入斜塘始泊舟,喜同故友访东丘。知君暂寓当幽寺,念我才归自远州。

水外高帆沙浦月,烟中馀稻墓田秋。临尊何用多悲感,今日相看尚黑头。

明时射策难为合,尘世求名本是浮。
整顿书签还夜课,增添酒翁与寒谋。
羞逢山友长低面,悔把渔竽不到头。
尽日小楼凝远望,白云黄菊十分秋。

行憩苍石上,坐爱青松阴。白云在天际,相对总无心。

白面峰峦碧玉堆,故人卜筑在岩隈。难寻荀鹤旧游宅,尚有昭明古钓台。

满槛名花红胜锦,一溪流水绿如苔。七闽千里倦游客,两眼眵昏向此开。

高歌每忆王昙首,羡尔清狂世所稀。看竹定寻何处宅,问禅应向远山归。

客来相访犹荒径,赋就孤吟尚褐衣。秋岳独期淩翮至,可堪重恋旧苔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