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感事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皑皑白雪覆盖着巍巍太行,高耸在万里晴空重峦叠嶂,高耸在晴朗的天空;早春二月的潞州郊野依然是北风狂舞,寒气滚动。
李克用早有饮马黄河自立为王的野心,因此他一定会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过太行山东。
唐王朝灭亡的日子即将到来,多么希望皇上能采用魏绛的办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
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心中悲痛到极点,忽然一曲哀伤的胡笳声又从戍楼的烽烟里传入我的耳中。
注释
金桥:地名。唐属潞州,在今山西长冶市西南。事:唐昭宗大顺元年,沙陀藩镇李克用进据河北道南部的邢、洛、磁三州。朝中大臣们多数反对发兵讨李,而昭宗却采纳张浚的主张草率出兵,结果三战三败。李军势如破竹,昭宗被迫于大顺二年(891)二月为李克用加官晋爵,罢张浚官。
太行:山名。即太行山。
朔风:北风。
饮马:让马喝水。后也有军队进驻之意。典出《左传》。《左传》中载,晋楚之战时。楚军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渭北:渭水以北地区。诗中指长安。李克用的军队早已于唐中和三年(883)与黄巢起义军作战时就曾打进过渭北的长安。
射雕:指善于射雕的人。史载北齐斛律光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射落大离,丞相属刑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诗中是以斛律光喻李克用。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中。山东: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百年徒有伊川叹:用《左传》中典故。《左传》载,周朝大夫辛有见披发人(古代戎族,有披发的习俗)在野外祭祀而预言“不及百年,此其戎乎!”辛有死后,不过百年,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诗中用此典故来喻指唐朝的不祥国运。
五利宁无魏绛功:魏绛是春秋时晋悼公大夫。晋国所在地山西,汉、戌杂居,矛盾尖锐。魏绛主张“和戌”,并举出其“五利”,被晋悼公采纳。施行后晋国出现了“修民事、田以时”的太乎局面。诗中用魏绛事隐曲地批评了对李克用的讨伐用兵。
笳:胡笳,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乐器。
戍烟:边防戍楼用以报警的烽烟。

赏析

  这是一篇政治抒情诗 。《唐诗鼓吹评注》谓 :此诗“指孙揆败于沙陀之事”。沙陀,以族名代称藩镇李克用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李克用占据邢 、洛、 磁三州。昭宗不顾多数大臣的反对,采用了宰相张浚等人发兵讨李的主张。由于对形势估计不足,结果三战三败。张浚的副手孙揆,就在这年九月李克用破潞州(今山西长治西南)时被杀。李克用的军队乘胜纵兵夺掠晋、绛、河中一带 。百姓家破人亡 ,赤地千里 。大顺二年春正月 ,昭宗被迫罢了张浚等人的官,二月又为李克用加官晋爵 。 诗人吴融时在潞州金桥,有感于此,写下此诗。

  首联“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的意思是:皑皑白雪覆盖着巍巍太行,重峦叠嶂,高耸在晴朗的天空。红日、白雪、蓝天,色彩鲜明,宛若浮雕。时令已是早春二月,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风狂舞,寒意料峭。一个“尚”字,用得极妙,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触。目之所见,体之所感,丝毫没有春意。景色之美,气候之寒,更衬出诗人心中的悲凉。两句为下面的“感事”,渲染了气氛。

  颔、颈两联,一连串用了四个历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感叹。用典,是古典诗中常用的一种形象化的手法。一首诗中过多地用典,往往会弄得诗意晦涩难明。《金桥感事》虽连用数典,却不觉难懂。诗人正是在曲折变化中,贴切地表达了难以直言之隐旨,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了,题旨亦因之更为突出、鲜明。“饮马”,是用《左传》故事。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这里比喻李克用有“饮马于河”的军事野心。因为李克用的军队,早在公元883年(中和三年)与黄巢作战时,就已打进过帝都长安,故说“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这里用斛律光的英勇善射,暗喻实力强大的李克用将要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地区。这句是说李军正蓄谋打过太行山。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笔锋一转,由述古喻今进而抒感言怀。诗人没有直抒胸臆,仍然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百年”句用了周朝辛有的故事。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人在野外祭祀。披发是戎族的风俗习惯,辛有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诗人在藩镇割据的混战中,预感到唐王朝必将灭亡。他不可能直陈其事,但又不能不说,所以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忧虑。辛有的预言生前无人理睬,死后却备受赞叹,这根本没有作用。肺腑之言,泻于毫端。尽管个人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诗人仍希望皇上采用古时魏绛的方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魏绛是春秋时晋悼公的大夫。晋国所在地的山西,是个汉、戎杂居的地方,民族间经常发生战争。魏绛曾建议用“和戎”方式解决矛盾,他认为“和戎”有“五利”,晋悼公采用了魏绛的主张,因此收到“修民事,田以时”的政治效果。这句,通过肯定魏绛,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胡笳,是一种乐器,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这里用一“哀”字状胡笳声,不仅把客观世界的声音同诗人主观世界的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暗示着这次战争的失败,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戍烟”,戍楼的烽烟,与在太平时节的缭绕炊烟全然不同,给人一种动乱不安的感觉。二句十四字,把情、景、事,声、色、形,熔铸于一炉,真是极尽精炼概括之能事。

  全诗情感激越,悲愤凄怆,诗人的忧思愁绪,在诗中层层推进,千回百折,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心潮起伏。

创作背景

  公元890年(大顺元年),朝廷发兵征讨藩镇李克用,战于太行山一带,三战三败。次年,诗人在潞州金桥(今山西上党)凭吊战场,写下此诗。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你喜欢
未住青云室,中秋独往年。上方嵩若寺,下视雨和烟。
祖岂无言去,心因断臂传。不知能已后,更有几灯然。

客行苦淫潦,道路渺不分。十步九掀淖,眷言仆夫勤。

昔旱欲讼风,今雨当诛云。我已写绿章,拟向清夜焚。

玉纤初捻梅花蕊。早忆著、上元天气。重寻旧曲声韵,收拾放灯欢计。
况人生、百岁能几。任东风、笑我双鬓里。重来花下醉也,不减旧时风味。
一鼓千夫下揵声,缺堤漏穴几时平。
盘涡倒吸湍流住,巨浸疑浮厚地行。
举锸每年劳众力,治河无策贡愚诚。
赖公自有安邦德,何处风波敢更生。
槐绿阴初合,榴繁艳欲然。
翠筒传角黍,喜节庆年年。
朝罩罩城南,暮罩罩城西。两浆鸣幽幽,莲子相高低。
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鱼尾迸圆波,千珠落湘藕。
风飔飔,雨离离,菱尖茭刺鸂鶒飞。水连网眼白如影,
淅沥篷声寒点微。楚岸有花花盖屋,金塘柳色前溪曲。
悠溶杳若去无穷,五色澄潭鸭头绿。

东园梅花白雪深,大堤杨柳渐垂金。欲往攀之烟雾阴,美人观道坐空林。

洪厓举觞江妃斟,素女鼓瑟容成吟。我独栖迟卧萝屋,咏君宝篇千万足。

兰玉森森天下奇,灵椿犹自长新枝。
从来老蚌珠生晚,岂是长庚梦到迟。
标格银蟾光皎洁,精神秋水碧涟漪。
玉皇案吏家声近,伫看追踪入凤池。

仄径苔肥,小池萍厚。凭阑祗有人消瘦。乍晴还雨暮寒多,馀香渐褪双罗袖。

密约无凭,愁肠依旧。菱花知我眉间皱。湿云如梦挂湘帘,帘前春去空长昼。

的的丹青。袅袅匀匀。神情纤悉恁轻盈。朱唇欲启,罗带初萦。

似红楼艳,绿窗丽,汉宫春。

桃源期伴,隔院邀盟。蔷薇翠舀石榴裙。凝眸颦觑,倚树含情,羡一溪水,一林石,一双禽。

帘卷西风小院门,玉阶凉动近黄昏。蛾眉一曲横天平,疑是嫦娥指爪痕。

天地有明晦,阴阳互始终。人心蕴至理,妙运焉可穷。

端居淡无营,肄业肆旁通。陶以典籍富,积之道义充。

春作肇有严,夙兴在省躬。日入未遑息,岁周方底功。

良辰风日妍,游咏从冠童。矧当阴雨交,而敢怠击蒙。

混混循化机,渊渊湛天衷。及时戒自嬉,树德务永崇。

潜心董生业,绍迹曼倩翁。三馀宁有期,百岁将无同。

勖哉黄氏居,庶以厉颓风。

一团娇软,是将春揉做,撩乱随风到何处。自长亭、人去後,烟草萋迷,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飘扬无个事,刚被萦牵,长是黄昏怕微雨。记那回,深院静,帘幕低垂,花阴下、霎时留住。又只恐、伊家太轻狂,蓦地和春,带将归去。

高岭簇云起,梅花将破颜。冻云寒敛日,急雨冷吞山。

黄叶犹依树,征鸿已度关。人家前去近,犬吠暮烟间。

沈沈起视夜何其,风动琅珰月乍移。兜率有天应待我,庐陵无米更思谁。

从来衲子轻漂泊,自古诗人重别离。汝到故乡凭致语,诸公且莫问归期。

似我华阳洞,何时住七真。问僧僧不语,为拂石床尘。

霜添柏树冷,气拂桂林寒。

历数河南去,乾坤一草亭。
一亭犹是累,千古尽浮萍。

寐寤关怀切,宵来入梦频。如申依恋意,不话别离因。

劳瘁连年积,音容此夕亲。拔归期迅速,老母泪盈巾。

朝光各有象,春气助为容。野润含芳草,山明数匿峰。

连天河色浅,匝树水云重。广武英雄逝,应狂阮嗣宗。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