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离开京城刚刚度过大庾岭,便停下车子,再次回首遥望我的家乡
我的魂魄追随着从南方向北奋飞的鸟儿,望着那向北而开的花枝,眼泪为之流不止。
山间连绵阴雨刚刚有了一点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趋势。
只要有重回长安的机会,我是不敢像贾谊那样因为被贬而感到遗憾的。
注释
岭:指大庾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因岭上多梅花,也称梅岭。辞国:离开京城。国:国都,指长安。
轺(yáo):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
翥(zhù):鸟向上飞举。南翥鸟:前人有过三种解释:一说泛指南飞的鸟;一说指鹧鸪,《禽经》上有“鹧鸪南翥”的说法,而古人又认为鹧鸪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自然引起行人的惆怅;又一说是大雁,根据是作者同时的诗作《题大庾岭北驿》有云:“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又《唐会要》卷二八有“阳为君德,雁随阳者,臣归君之象也”的说法。
北枝花:大庾岭北的梅花。《白氏六帖·梅部》称:“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霁:雨(或雪)止天晴。
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汉代长沙国,今湖南长沙市一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谓:贾谊“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诗意本此。

赏析

  此诗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作者过大庾岭的情景,情感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大庾岭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蛮荒的界限。此去身陷边鄙,祸福难科,家阻万山,赋归无期,忆往思来,百感交集。此句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此刻站在高高的山岭上,还能望长安于日下,指故里于云间,而“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题大庾岭北驿》),其它全被山岭遮住了。因此,要抓紧时机,停下车来,滞留山头,深情地向家园方向再望一次。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据说大庾岭南北气候差异,南枝谢了,北枝才开。人在岭北,犹如花开枝头;一入岭南,就像花残凋落。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心向北,身往南,距离越拉越大,矛盾痛苦越来越深,诗人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这两句专门写景,避免正面表达感情,迂回取道,曲径通幽,在结构上是转折,在情绪上是顿挫,宕开一笔,别开生面。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濛濛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了出来。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此诗起势不凡,有如醍醐灌顶,在读者心上激起冲击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肠一曲,几经曲折,最后以绵绵无尽的情意作结,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这首诗感情真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又流动的整齐美,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创作背景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率大臣发动政变,逼武后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的嬖臣张易之被杀。诏事张易之的宋之问因受牵连而获罪,于神龙元年(705年)春被贬为泷州(州治在今广东罗定县东)参军。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薄暮峭寒分。罗簟香焚。粉墙留影弄微曛。一缕茶烟和梦煮,却又黄昏。

曲曲画湘文。静掩巫云。花开花落负东君。嫌取花开花又落,都是东君。

清早起,天色趁新晴。飞鬓斜拖双燕翠,画衣薄衬小鸦青。

素裹玉丁丁。

回镜照,时样称人情。多分拼教游子看,私先殃及侍儿评。

公论是轻盈。

人生贵相知,不在相逢早。庐陵说三孙,修名惬诸老。

伯也吾同年,久别心杲杲。季也真可人,一见颜色好。

金石出几杖,握手屡倾倒。屈魂虽尚醒,贾骨久云槁。

微君写穷愁,何以慰怀抱。再见一尉更,取别何草草。

回视徒四壁,蝉声缀吟藁。向来雕斲工,见辄迹如扫。

汲深无新泉,送子惭涸潦。珍重皎洁姿,相期在斯道。

盈盈仙蘤忽双开,似把轻罗一样裁。绿蒂相扶真艳出,芳心齐送异香来。

浪吟莫惜诗千首,烂赏何妨酒百杯。剪寄黄堂有馀爱,也应蝶梦不空回。

鸣銮初幸代,旋盖欲横汾。山尽千旗出,郊平五校分。
前林已暄景,后壑尚寒氛。风送箫韶曲,花铺黼黻文。
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献赋纡天札,飘飖飞白云。

问刘郎、天台归后,一帆花外春雨。云迷洞口人何处,只见绿杨千缕。

忆杜宇、声声渔唱闻遥浦。寻芳寡侣。看红露流香,丹霞似锦,暗逐落花去。

仙山里,可有垂髫儿女。风吹衣袂翩举。武陵闻说秦人在,无异尘寰完聚。

今几许。魏晋渺云烟,莫道沧桑苦。丹青羡汝。待访得桃源,木兰舟畔,添写一枝橹。

父老一杯酒,争劝史君留。可怜桃李千树,无语送归舟。听得拈笙玉指,都把万家遗爱,吹作许离愁。倚醉袖红湿,生怕夕阳流。
问君侯,今几日,还东州。还家时候,次第梅已暗香浮。只恐道间驿使,先寄调羹消息,归去总无由。鼎铉功名了,徐赴赤松游。

抽铅只是绝尘缘,添汞工夫本性天。情性混融仙道毕,汞铅凝结大丹圆。

上宰明四空,回车八道中。洞凉容麦气,岩光对月宫。

香来讵经火,花散不随风。涧松无异聒,禅桂两分丛。

虚薄诚为累,何因偶会同。暂此乖山北,犹可向墙东。

囊底虽存大药资,民忧钞法阻艰时。伯休不二今安在,市价从他或倍蓰。

二十四桥春雨晴,高斋日日读书声。寄来满纸□□湿,想见吹箫弄月明。

倾盖清尊相为醉,盍簪白发可怜生。东风三月淮阴郡,写寄绸缪故旧情。

与郎别久梦相思,不作西园蝴蝶飞。化作春深鶗鴂鸟,一声声是劝郎归。

竹林深处杜鹃啼,两岸青青草色齐。
谷识人间真罨画,朱籐倒影入清溪。

别我天津买画船,暮云横射夕阳穿。坐因有约常虚左,行为无心误向前。

新雁叫空秋思集,短篷惊雨夜灯悬。逢君梦里分明语,犹滞垂杨古渡边。

客舍沙南蒲子堈,流光愁思共微荒。落林翠竹含溪影,小树红梅播野芳。

解乐师襄方入海,乘舟张翰谩归乡。不如却学南山牧,叩角浩歌清夜长。

翠幄阴迟,画栏烟瘦,东风愁负莺燕。芳径锄香,筠篮担露,入市韶光偏贱。

谁借藏娇屋,早分与、莓苔一半。信知倦蝶痴蜂,暗笑弄花人懒。

何事尹邗避面,任休滞残寒,眉黛慵展。巾紫凝妆,鞓红酣酒,羞问情深浅。

唯有婵娟月,尚飞近、移春庭院。待上瑶台,又怕琼箫写怨。

巢禹人间共一堂,交情到此羡相忘。天南春早停云思,蓟北秋宵坐月光。

今古几人曾下榻,江山留句入奚囊。他年我亦腰横玉,不识重来望帝乡。

危亭揭池心,池水清且滑。
九秋烟露浓,四面芙蓉发。
此时浩歌去,万事不挂舌。
把酒酣清风,投竿钓明月。

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静院莺啼竹,幽阑蝶在花。
登临转惆怅,斜日两三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