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思白石红桃米,菜忆黄龙紫芥心。
曾公亮
  曾公亮(998年-1078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猜你喜欢
重门不下关,枢务有馀闲。上客同看雪,高亭尽见山。
瑞呈霄汉外,兴入笑言间。知是平阳会,人人带酒还。
篱落青青花倒垂,避人黄鸟雨中飞。
西郊寂寞无车马,时有溪童卖菜归。
花前月下曾鸳鸯。分散两情伤。临行祝付真意,臂间皓齿留香。
还更毒,又何妨。尽成疮。疮儿见在,痕儿见在,见后思量。

拿云老桧欲千春,几阅人间旦复曛。风里樛枝喧过雨,月中清影碎流云。

蟠根不愿郎官谷,耸干宜参君子军。须信英灵神物护,频经兵寇惜挥斤。

飘零也定,清狂也定,莫是前生计左。才人老去例逃禅,问割到、慈恩真个。

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少年三五等闲看,算谁更、惊心似我。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襟怀洒洒气飘飘,游遍名都岁月遥。花暗燕台春走马,月明淮浦夜吹箫。

华颠相对旧盟在,笑口一开尘虑消。更喜儿郎皆孝秀,入厨甘旨足渔樵。

咫尺楼台是上方,问师何事此中藏。
解颐谓我随缘好,不欠中庭一炷香。

昭代西曹彦,儒林起大名。业从漆简授,法以竹书精。

鲍氏骢堪继,于门驷可行。挂冠神武蚤,卜筑木兰清。

乐志园初辟,尊生世已轻。相才推叔向,家学得玄成。

紬史衣簪盛,囊经侍从荣。人传彤管事,天适白鸥情。

宪老歌三寿,临雍召五更。谁知沧海上,南极一星明。

汉武西池宴未归,霞妃粲粲弄春机。靓妆似怕东风笑,尽换宫罗五品衣。

春花满道且踌躇,手里离杯莫放余。明主久虚言路席,越人犹拥使公车。

匣中紫气光辰极,海内苍生望谏书。休道垂衣无阙事,殿庭随处可牵裾。

留滞招提未是归,卧闻秋雨响疏篱。
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
门掩荒苔客到稀,间情已与世相违。
胸中宇宙自然景,眼底江山不尽诗。
云淡风轻皆道体,鸢飞鱼跃总天机。
吾心与物同真乐,此处宁容俗子知。

早稻如云被陇黄,一般风物似湖湘。渠分燕尾靴纹细,村落鸡啼午饭香。

自作先生传,谁为故吏碑。

佳日未题糕。辜负诗豪。世途险阻在居高。借筹安平易好,底事劳劳。

访菊步晴郊。谁送香醪。且将醒眼看伊曹。千古风流陶靖节,史册名标。

幽禽并立羽毛齐,日落风寒棘树低。拟待洛阳春色好,牡丹枝上伴莺啼。

望紫云翁,启明在东,长庚在西。但空有寸心,荆州江汉,未能百里,弱水沙黎。菊底秋深,樵边信至,一曲阳春草木知。长吟咏,觉声如韩操,骨似陶诗。不应鬓发能稀。七十寿强如六十耆。想高谈倾坐,风斯下矣,微辞漱物,清且涟漪。谩说磻翁,休夸淇叟,用舍行藏各有时。真修养,有近思家学,字字参芝。

节序忽惊心。重九将临。四时悲乐总由人。若使椿萱今健在,佳节堪欣。

椿树又凋零。一载悲生。黄花开处最伤神。从此莫将佳节唤,唤作萧辰。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鹜,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厄,曾二鸟之不如?汩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荣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得良弼于宵寐;孰左右者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致。虽家到而户说,只以招尤而速累。

  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